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简介

第三节 简介


满族:
  满族是北安垦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爱辉县(现黑河市)的红色边疆和锦河农场最为集中。据《瑷珲县志》记载,县内满族姓氏共有31个,这些姓氏音节都比较多,如富察哈拉氏、托阔罗氏、吴扎拉氏等。这些满族姓氏在清朝末年以前都改为汉字姓氏,多以谐音取姓,即在满族的多音节姓氏中取其中一个音节作为汉字姓,如富察哈拉氏改为富姓,瓜尔佳拉氏改为关姓,吴扎拉氏改为吴姓。也有吴扎拉氏改为武姓,富察哈拉氏改为傅姓的。红色边疆农场的满族现有富姓(富察哈拉氏),吴姓(吴扎拉氏),宁姓(宁古塔氏)、关姓(瓜尔佳拉氏)等17个姓氏。
  满族人长时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过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都有严格的规矩。解放以后,风俗逐渐改变,现在与汉族风习大体一致,只保留一少部分满族风俗,如中、老年妇女喜欢用白布或白毛巾包头,男女都喜欢用长杆烟袋吸烟,禁食狗肉,禁戴狗皮帽子等。满族有自己的语言,一些老年人在使用汉语的同时,仍用满语。
  达斡尔族:
  北安垦区现有达斡尔族人口409人,绝大多数居住在红色边疆和锦河农场,他们是老爱辉县当地民族的后代。现在的达斡尔族都不用原来的姓氏,而取原来多音节姓氏中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改为汉姓,如索多尔改为姓索,吴斯力改为姓吴。也有的把原姓词意译为汉语,再采用同音的汉字称呼,如“敖拉”词意为“山”,再把“山”改为“单”。达斡尔族男女都喜欢穿长袍,但逐渐减少。达斡尔族有十多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哈拉”,每个“哈拉”之下又有一个或几个“莫昆”。同属一个“莫昆”的男女严禁通婚。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老年入会讲本民族语言。
  北安垦区的蒙古族、回族、朝鲜族人口也比较多,但居住都很分散,有的农场虽然较为集中,但也都分散在各个生产队。
  垦区的各族人民为开发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做出了贡献。汉、满、达斡尔、回、鄂伦春等民族的祖辈在清代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团结战斗,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在农场建设中,各行各业都有少数民族骨干。
  少数民族人民在旧社会倍受反动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榨。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一样获得新生,各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受到尊重。党和国家重视发挥少数民族的作用,注意从少数民族中选拔干部。1985年统计,北安垦区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21名,其中场处级干部9名,专业技术干部109名。
               各民族人口(一)
                (1982年)



               各民族人口(二)
                (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