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优抚安置
第二节 优抚安置
第二节 优抚安置
一、退伍军人安置
1995年 1月,按照总局要求,管局成立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机构设在民政局。各农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义务兵优待金征集、发放和安置退伍兵的第一次就业。根据1996年11月黑龙江农垦总局发布的《黑龙江省垦区义务兵优待金征集、发放实施细则》规定,全局进行了标准为每户每年 8元的社会统筹。各农场都强化了义务兵优待金征集工作,实行专户、专用,不足部分由农场承担。在优待金发放上有的农场根据不同情况做到一年一发,有的农场做到退伍时一次领取,基本上做到了不拖欠。按照垦区义务优待金征集发放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入伍前是职工的每人每月发给优待金 100元,无职业的每人每月发给80元。为了鼓励适龄青年应征入伍,管局大多数农场对义务兵优待金发放都制订了优惠政策,对应征入伍的士兵无论是待业青年还是合同制工人每月优待金一律享受 100元,除此以外还拨给每户耕地15亩,免收利、费、税,免家属义务工。在义务兵的安置工作上,局、场两级党委每年都召开退役士兵安置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安置问题。把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作为巩固国防、保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去完成。对退役士兵的安置采取“哪来回哪”的原则。截止2000年末,全局共接收安置退伍军人508名,其中,1995年接收安置43人,1996年接收安置107人,1997年接收安置88人,1998年接收安置150人,1999年接收安置59人,2000年接收安置61人,安置率均为100%。全局发放优待金2 098 800元,下拨优待田8 745亩,并免收利、费、税,解除了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对强边固防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优抚工作
1998年统计,全分局1958年以前转业官兵有3 017名,退伍义务兵2 882名,伤残军人89名,烈属35户。襄河、尾山、格球山和二龙山农场,每年代发扶恤金12 679元,年拥军优属总额26.7万元。多年间,垦区人民一直怀着十分敬重的心情,对革命烈属、革命伤残军人、老复转官兵和军属给予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总局千方百计筹措和下拨专项资金,增大对老复转官兵晚年生活经费补贴的投入,管局做到专款专用及时发放。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大部分农场宁可机关干部不开资,也保证了老复转官兵退休金的及时发放,个别贫困农场采取了功勋田、养老田等形式,保证了老复转官兵的晚年生活。对革命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和军属,各单位都保证了对他们优扶政策的落实。1999年8月,北安分局民政局根据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的总体要求和总局部署,对北安垦区优扶对象进行了调查,全局优扶对象“三难”户数有218户,其中,生活难115户,占“三难”总户数的52.8%;住房难62户,占“三难”总户数的28.4%;医疗难41户,占“三难”总户数的18.8%。1999年 9月,分局召开了垦区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工作会议。传达了总局关于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暨双拥工作的指示精神,通报了分局对优抚对象“三难”情况的调查,部署了全局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方案。在开展为革命功臣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各单位领导深入革命功臣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三难”问题。据统计,全局为了解决“住房难”问题,用水泥25吨,油毡纸 153捆,红砖 7万多块,组织职工帮助维修住房,解决了“功臣”们的住房困难。对生活困难的每户送一袋面、一桶豆油(10公斤)和 100元钱,同时各级民政部门将他们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行列之中。对医疗难的,各农场医院派医疗小组送医上门,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2000年,分局民政局按上级文件精神,进行了对特困志愿军老战士和志愿军烈士遗孀的统计工作,为 659名特困志愿军老战士,15名遗孀争取上级一次性拨款84 250元,全部下发到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革命功臣的关怀。
三、拥军活动
北安垦区14个农场都与部队农场或边防驻军相毗邻,每逢“八一”建军节、元旦和春节期间,都广泛开展了拥军活动,各农场都由主要领导带队,看望部队指战员。1998年“八一”建军节,引龙河农场主要领导带领武装部、民政局、宣传部科室长和文艺演出队一行20多人,到相邻的 81054部队农场走访慰问,为子弟兵送去农场土特产品并进行了联欢活动。逊克农场党委书记带领有关科室长对农场境内的边防连队进行慰问,赠送“军民共建、同守边疆”牌匾一块,通过军民座谈,增进了友谊,也体现了垦区人民对子弟兵的鱼水深情。
拥军解难,增强军民关系。1996年,北安垦区人武部改制现役以来,分局党委仍十分关心武装部工作,一如继往地支持武装部各项建设,积极努力地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1996~2000年,分局党委为人武部额外拨款60万元,解决了弹药库的维修、办公室、民兵基地的改建和红旗库达标建设等实际问题。分局办公室为人武部营以上军官解决住房 6户。1999年,人武部领导进行调整,分局及时为人武部团以上领导解决 2户楼房。1999年春,二龙山农场针对十七生产队通往 81367部队农场路段年久失修、运输不畅的状况,投入10万元进行维修,保证了道路的畅通。红星农场为解决附近部队农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规定部队孩子到农场上学和农场子弟享受同样的教育收费标准,并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食宿条件。锦河农场民政局在场领导支持下,组织科技、生产、农机、气象和林业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科技拥军服务队,帮助沈阳军区部队农场解决农业生产中难题,并把10项农业生产新技术带到部队农场,帮助他们发展优质高效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