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胜似女儿般的情义

胜似女儿般的情义



  在红色边疆农场,传颂着汽车修理工、共产党员辛孝金和妻子共产党员马学琴热情照顾收养孤独老人王桂林的动人事迹。人们都说,他俩有金子般的心,温暖了孤独的老人。
  1975年,辛孝金调到汽车队。他发现老工人王桂林孤独一人,又患有肺气肿等病,生活自理有困难。一开始,辛孝金帮助王大爷劈烧柴,挑点水,后来他又发现老人的衣服破了无人缝补,被褥脏了没人拆洗。回家和妻子马学琴一说,这位心境纯洁得象镜子一样的女共产党员,平时就爱助人为乐,这时一口应承下来。从此以后,她就把为王大爷拆洗被褥,缝补衣服的活包下了。见王桂林身体不舒服,她就把又香又可口的饭菜送到老人身边。他们夫妻二人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做了5年。1979年,王桂林退休了,辛孝金夫妻来到他的宿舍说:“王大爷,我们是来接您老回家的。我们会象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您。”老人流泪了,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王桂林老人住进了辛孝金家。
  王大爷的胃口不好,孝金多次到外地换来挂面。家里腌好的咸蛋,学琴舍不得给孩子吃,却隔三差五地给王大爷煮上几个,到了换季的时候,不等老人吱声,学琴早把穿的戴的准备好。孝金经常买来糕点、水果送到老人眼前。一次孝金病了。别人给他送了几条鱼,学琴忙着把鱼做好,还不懂事的孩子闻着鱼香,高兴地叫着:“吃鱼了,吃鱼了”。可学琴却对孩子说:“爷爷年纪大了,给爷爷吃吧。你们还小,吃的日子在后头呢。”孩子似懂非懂地帮妈妈把鱼端到王爷爷跟前。
  好心有时也会被误解,确实有那么一些人,用自己利己主义狭窄的寸心,来看那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广阔胸怀。辛学金夫妇遭到了非难。有的人背后说:“辛孝金是为了老王头的钱。”还有的当面说:“你哪辈子没有爹,今天又拣了个爹,叫人说三道四的。”然而,这一对年轻的共产党员,以自己那心底无瑕的言行谱写着无私的一页,王大爷退休后的工资,他们1分也不要,并劝告老人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来补养身体。
  1979年,王桂林老大爷突然接到外甥女的采信,邀请老人去度晚年。老人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家,可孝金、学琴却想,王大爷的亲人热情邀请,不去难免伤了他们的心,就劝王大爷:“你老人家去吧,他们会比我们照顾得更周到”,谁想,4个月后的一天,王大爷空着手又出现在辛孝金的家门前,老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孩子,我哪儿也不去了,这就是我的家。”
  1981年10月20日,外边下着小雨加雪。
  辛孝金因软助骨折在家休息,陪着王大爷唠着家常。王大爷出去解手,十多分钟过去了,不见老人回来,孝金赶紧出去找,见王大爷坐在地上,知道老人又犯病了。孝金不顾自己的疼痛,将老人背回家,到了晚上,见老人发烧,又忙找车把老人送到医院。夫妻俩今天送饺子,明天又拿换洗的衣服,同病房的人说:41王大爷的病一天天好转,孝金两口却累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