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包明一
全国三八红旗手包明一
包明一,女,原籍安徽省贵池县人,一九四一年五月生于河南省西毕县,家庭成分城市贫民,解放前靠父亲当小职员维护全家生活,免强供她求学读书。解放后包明一沐浴党的阳光,求学上进,到一九六二年,她读完大学全部课程,毕业于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农学院。
她是解放后党培养的一代新型大学生,立志于党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毕业后来到祖国边疆,在刚刚建立起来,条件艰苦的逊克农场安家立业。
一九六二年在农机科任技术员,不久就调到良种站劳动锻炼,在队里劳动实习时,她和工人一样,滚一身泥抹一身油,磨练出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意志。在开荒建点中,白天驾车开荒,晚间又主动担任做夜班饭和送饭的任务,开荒的几个月中,她没睡过一次完整觉,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她患了关节炎和胃病,但她从不声明,一直默默地工作者,由于她突出的劳动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不断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扬,群众称她为有知识的实干家。
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九年,包明一先后在十八队(现三分场六队)、总场修配厂任机务技术员和鉴定技术员工作。在多年的劳动中,她始终坚持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解决了不少技术上的难题。三分场有六台东方红75拖拉机,其中有五台着火不好,马力不足耗油量大,以前怀疑油泵有毛病,走访过黑河修造厂毛病一直没有解决,包明一来后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她不厌其烦地按着设计意图和加工工艺要求,逐件进行分析测量,在老师傅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原因,解决了这一老大难的问题。
一九七○年包明一调到三分场任机务技术员时她常说:靠一两个人掌握技术不行,只有大家都掌握了技术,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她不顾繁忙的工作繁重琐碎的家务,主动向领导提出办工人业余学校,她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备课,晚上抓紧料理家务,早早来到教室,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课,学习后不少人在技术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一九七八年三分场十队新进一台E512自走康拜因,这是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收获机械,在使用中出现收刈起来失灵,并由此造成机械上有些焊缝破裂。有人说这是设计上的缺陷,有人说这是操纵不当,究竟如何修理,谁也不敢伸手,因为对这个洋老虎,搞不好要担风险落埋怨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使包明一决心要把这个问题搞个水落石出,她和修理工人商量,决定从液压分配器人手,拆开分配器,找出液压油的来龙去脉,发现是起落伐门装反了,重新调整装好后,一试车成功了,不是我们中国不会操纵而是洋人的粗心,她说,外国人能造出来,咱们就应该掌握它。
一九八○年康拜因检修前夕,她主动向领导提出要解决以前未修好的 4115康拜因的引擎缸套蚀损问题,许多修造厂想了一些办法,效果也都不理想,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包明一凭过去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十几年的实践经济,她从流体力学方面分析4115康拜因引擎水套的形状着手,终于找到两个不足之处,一是缸盖回水孔过小,二是水磁间隔壁过宽,她大胆提出扩大缸盖出水孔和缸套喷涂防剂五个方面修理方法。以后通过麦收,豆收的观察,拆检、证明效果很好,为解决4115康拜因引擎缸套蚀损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包明一同志二十多年如一日,安心边疆,热爱本职工作,把自己全部精力倾注到农场事业上。一九八二年光荣加入共产党,实现自己多年的宿愿。从一九七八年起,她先后被评为总场先进工作者,管局、总局的三八红旗手,一九八三年当选为逊克县第五届人大代表,一九八四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出席省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一九八五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并出席全国总工会召开的三八红旗手标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