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党旗光辉夺目
为了党旗光辉夺目
———记二龙山农场党委书记董君
秦士庆 关亚杰
在改革的大潮中,党员、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
叱咤风云、果断决策的改革型?
浑身是胆、敢于碰硬的包公型?
这样的领导、群众当然欢迎。然而,群众更信赖的却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廉政型领导干部。他们又往往把住房、晋级、子女亲属安排等敏感问题作为衡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优劣的标准。
我们向读者介绍的就是一位廉政的楷模———二龙山农场党委书记董君。
住房 晋级 职称
有人说,在住房问题上,最能掂量出一名党员干部的灵魂。这话不假,有人利用职权不择手段营造安乐窝,为子女甚至几岁小孙子占房,房子捞到了手,却失掉了最宝贵的……
1963年董君从哈尔滨来到二龙山农场落户,一家三代人在低矮、潮湿的土屋里一住就是15个春秋。15年里,单位先后四次分给他新砖瓦房,他都一次又一次让给其他同志。
有人称赞他风格高,可董君却说:“先人后己这是一名党员干部起码的素质。”
对住房,董君的态度是这样的,而对待长工资,则更显示了他的高风亮节。
在40%调整工资和3%的奖励工资中,按条件董君把把够格,没人和他攀比。他却一次又一次划掉自己的名字。他平静地说:“眼下,国家还有困难,不可能人人涨工资,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把好事让给别人。”现在,董君的工资比同期参加工作的同级干部低三级。
晋级职称,这在职称热的当今也颇具吸引力。为此,有人不惜弄虚作假、挖空心思。而董君在此问题上对自己却是坚持原则,实事求是。1988年教育界评定职称,有人把表格送到董君的手里,他心里不禁一动;在教育界干了二十五年,评个中教一级还是够条件的。可是当他一翻评定条件,才知道按规定,自己离开教育界的时间已经超过三个月。
有关同志催他交表格,他始终没填表。有人惋惜地说:就差几个月,凭你在教育界的资历和威望,谁能叫那个真!董君却说:“不在于别人叫不叫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事事要先和自己叫真!”
有人不理解,甚至说他这样做不是吃亏吗?董君却不这么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他举手宣誓那天起,就要抱定为人民利益吃亏的思想,决不能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处处占便宜。否则,何以在群众中树立威信?”
“甘愿吃亏,不怕吃亏”,这不仅是董君的座右铭,也是他入党30多年来生活、工作的生动写照。
1963年,当时董君在一家学院担任政治教员,他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来到北大荒安家落户。对此,不少亲朋好友劝说、埋怨、不理解,甚至断言:将来非后悔不可!
董君谈到这个问题时却笑着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的号召就是我的志愿,怎么能谈到后悔?若都去索取,谁来奉献?!”
老婆 亲属 子女
如何用好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这是董君经常向自己提出的严肃问题。
董君刚从哈尔滨来到北大荒时,一家三代人就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日子过得挺紧巴。有人劝他:你爱人有文化,打个报告找点事干吧!董君心想:国家安排一名职工就要投入一笔钱,再说爱人虽然有点文化,但没啥特长,不能给组织出难题,给国家增加负担。30年过去了,这个报告始终没打。
董君有4个子女,他常常告诫孩子们:为人要正派,靠自己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风正子女贤。董君四个子女个个是大学生。而且都是凭自己的本事考取的。大女儿在南开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凭真才实学留校任教。
小儿子重读重点高中,按规定要交800元学费,有人暗示:只要说一声,费用可免,董君始终一声没吭,学费照交。
两个女儿和大儿子的婚事,都是董君担任党委书记后办的。对书记子女的婚事,多少人注目,更有人希望书记大操大办,或效仿、或送礼……
董君心里有数,他先和老伴统一思想,又召开家庭会和子女商量,约法三章,不操办、不收礼、不用公车。
大儿子结婚,儿媳是坐火车来的;
二女儿结婚时,老婆婆家在附近农场,孩子是坐火车又换公共汽车赶去的。一时在全场传为佳话。
董君担任党委书记后,老家明水县的一些亲属接二连三找上门,想在农场找份舒适的工作。
董君的态度十分明朗:热情接待,一个不办。一次,内弟的儿子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从不求人的老伴这次开了口:“老头子,能不能先给孩子找份临时工干呢?”望着一头白发,跟着自己吃了几十年苦的老伴,董君心里也不是滋味,可是,农场正在优化组合,富余的人员还等着消化呢。他说啥也没答应,孩子含着泪走了……
这样的事例可不止一件。董君的一个亲属在农场劳动服务公司当职工,被优化掉后没活干,这名亲属几次上门求情:“你是书记,说句话,哪个单位不能安排?”董君却说:“我给你安排工作,又怎么去教育别人……”
谈到这个问题,董君深沉地说:“从亲属角度,我心里似乎内疚,但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决不能干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蠢事,那样,何以面对全场父老?何以面对我们鲜红的党旗?”
最近,笔者来到董君家,室内没有一件豪华的家具,一切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他老伴笑着说:“和他过了30多年,没见过他为自己争点啥,好在清苦惯了,我也习惯了。就说那年从土房往瓦房搬家吧,有人安排了汽车,老董说太浪费了,领着孩子硬是用手推车捣腾,好在没啥东西……”说着,自己笑了起来。
从董君家出来,望着满天星斗,联想到几天来的采访,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钦佩之情: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像董君这样,我们的党旗将会更加光彩夺目,那么,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选自1992年第11期《党风党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