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畜禽饲养
第二节 畜禽饲养
第二节 畜禽饲养
龙门农场的畜牧业从1986~2000年始终以养羊为基础,牛、羊、猪三业并举。
1986年全场有四个生产队(一队、三队、四队、五队)养羊,以公养为主。品种为东北细毛羊,约2 400只。
1987年初,随着畜牧业的改革,将公养羊转给了个人饲养。
1991年11月,为适应养羊业的发展需要,农场建立了黑龙江垦区唯一的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良种繁育基地(场址在五队),实行公养。该羊是从新疆紫泥泉引进的,共240只。从引进至2000年底改良了农场及周边地区东北细毛羊上千只,为社会提供种羊 300余只,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大量进口羊毛,冲击了国内的羊毛市场,导致了养羊业效益下降,直至亏损。1997年初经农场党委研究决定,将种羊基地 300只细毛羊以扶贫的形式提供给个人饲养,使企业减少了亏损,羊群也得到了壮大发展,但由于与东北细毛羊杂交,羊毛的质量有所下降。
1992年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步伐,全场掀起了养牛高潮,主要以奶牛为主,黄牛为辅,同时,农场又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发展奶牛业,如:1.凡购买黄牛5头以上,给贷款 50%,一年不收利息;凡购买黄牛10头以上贷款50%,两年不收利息。2.凡购买奶牛贷款100%。3.无论购买黄牛还是奶牛畜牧科都派技术人员跟随现场检疫,检疫费和差旅费由公家承担。4.对畜舍建设,所需木料等物资,农场给予扶持解决。 5.防检疫免费(预防注射和春秋检疫)。 6.养牛户饲料地只收地租,免收管理费,对专业户送料到家,产品销售优先,畜牧科每天设一台专车免费到个分场收奶。优惠政策受到全场职工及养牛户的欢迎。当时,全场奶牛最多时达到800余头,使168户通过养牛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为农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随着乳制品行业的不景气,乳品厂欠压奶资严重,挫伤了养牛户的积极性,导致养牛户纷纷卖牛,到1998年全场仅存奶牛200余头。
长期以来,农场黄牛的饲养都是自发的传统式饲养,由于黄牛的品种较杂,加之市场行情波澜不惊,所以全场黄牛的养殖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存栏数始终在200~400头左右。
1986~1992年,农场的养猪业一直处于小规模分散养殖的状态。1993年农场的养猪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主要是搞生猪直线育肥,从四队兴起,在六队发展壮大。 1994年六队出售肥猪1 000余头,年创效益20多万元。1995年,全场出栏肥猪 4 000余头,创造效益100多万元。到1996年时由于生猪市场疲软,加之饲料价格上涨,搞直线育肥无利可图,最终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