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交通第一节 自养公路 第一节 自养公路
自养公路:负责全场自养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到2000年全场有自养公路 54.05公里,其中场区路6.55公里;龙一路 8.5公里;龙三路7公里;龙四路5公里,龙六路 2.5公里;龙七路0.6公里;龙八路1.5公里;龙九路8.5公里;龙十路1.9公里,幸福路9公里。
一、机 构
1986年,农场没有正式的道路管理机构,只是农场主管副场长兼管。由于无专门管理机构、无专人负责道路养护,致使全场自养公路状况极差。
1987年初,农场成立工业公司,李连三任科长,同时成立修路队,由公司主抓自养公路工作。
1989年 5月,张志庆为修路队队长,负责农场的自养公路工作,同时给养路队增加了一台推土机,一台铲车和一台开沟犁。
1991年1月,自养公路还是由交通科负责管理,科长万庆春主抓。
1992年3月,隋学敏调到交通科协助管理自养公路工作。
1996年1月,自养公路由交通科书记杨复栋负责。
1997年1月,农场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党支部书记杨复栋兼管自养公路工作。
1999年1月,杨复栋退休,魏传杰任公司副经理,负责自养公路工作。
2000年,自养公路由副经理魏传杰主抓。
二、自养公路建设
1986年,农场共有自养公路48公里,其中沙石路面23公里;木制险桥两座;涵洞 8个。虽然初具规模,但自养公路状况很差。
1987年,为了改善农场自养公路状况,农场组建了修路队,还配备了一台刮道机、一台压路磙子和一台铁牛55胶轮车,有养路工人12名。至此农场自养公路工作进入了有序管理和发展阶段。当年经过修路队的努力,使二队至三队,二队至九队这两条路得到了恢复和改善。
1988年,农场投资10万元,对二队至三队道路进行了取直改造。
1989年,农场又投资10万元,对三队至四队道路进行取直改造,并且把八队的木制险桥,建成单孔短形梁板结构桥。
1990年,农场投资 8万元,对场部南北大道进行改造,使场部所有道路都为沙石路面,从此人们雨后出门不用穿雨靴子了。
1992年,国家投资40万元,农场投资42.1万元,对二队至九队的8公里道路进行了改造。
1993年,国家投资50万元,农场投资31万元,对二队至三队,三队至四队的12公里道路进行了改造。
1994年,国家投资40万元,农场投资33万元,对北黑公路196公里处至十一队 12公里道路进行了改造。
1995年,国家投资32万元,农场投资25万元,分别对六队的2.5公里,七队的0.6公里,八队的1.5公里和十队的1.9公里道路进行了改造。
1996年,农场将二队至九队的木制险桥建成了双孔矩形梁板结构桥。
1998年,国家投资30万元,农场投资31万元,对三队至莲花山乡的 9公里道路进行了改造,把一条普通的田间道改造成路宽8米、碎石厚度30厘米、边沟笔直的四级公路。
从1992年至1998年共投资354.1万元,其中国家用以工代赈的形式投资192万元,农场自筹资金162.1万元。
截止到2000年,农场的自养公路经过十多年的大规模改造,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道路弯曲、路面不平,下点雨车就无法通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代替它的是一条条道路笔直、边沟整齐沙石路面的四级公路。
附:路的故事一则
1997年秋天,原二队齐齐哈尔市知青钱超夫妇回到了他们梦牵魂绕的第二故乡——龙门农场。
快到农场时,天下起了小雨,而且越下越大,他们隔着车窗望着淌下的雨水,不禁想起过去北黑公路至二队那仅半里的路,那道啊,下点小雨,穿雨靴还得挑道走,要是下大了根本就无法走啊!想起这些,一丝愁云涌上了心头。
汽车停在了去二队的路口,可他们因为怕道路泥泞而没敢下车,当汽车从场部转回再次停在二队的道口时,他们夫妇不得不硬着头皮下了车。这时雨还在下着,他们透过雨帘看到当年他们亲手栽下的兴安落叶松,如今正枝繁叶茂地站立在道路的两旁,而记忆中泥泞不堪的路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平坦、洁净的沙石路。雨尽管下着,可他们此时此刻的心已是雨过天晴,他们不敢相信,脚下板直的路就是过去那下点小雨就变成大酱缸的老路。
回农场的那段日子,他们夫妇无论拜访老领导,还是老职工时,总要说起那段路,那让他们一生都不会忘记的路。
(作者:张广安)
农场历年投资养路费统计表
表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