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党的建设工作

第四节 党的建设工作



                 第四节 党的建设工作
  一、党建主要活动
  1986年
  整党从1985年10月30日开始到1987年1月18日结束。
  (1)建立组织。农场成立整党领导小组,下设整党办公室,共抽调8人参加整党。
  (2)落实责任。农场党委制定 《党政领导端正党风工作责任制》、《关于机关工作人员端正党风问题的具体规定》。
  (3)具体工作。 在整党中以增强党性端正党风、加强纪律为重点,采取边学边摆、边议边改“一条龙”、一抓到底的方法,对全场6个基层党支部进行了调整,占全场党支部总数的30%;在全场开展财务大检查,对19个核算单位摸清了底数,并全部理清;对整党中发现的违纪的党员干部,进行了查处和处理,其中党内通报1人,开除1人;收回外欠款、购买实物款、贪占公款等款项累计金额达113439元。
  1987年
  (1)对全场基层党组织的党员状况进行调查。
  (2)4月10日对全场89名党员进行党员登记。
  1988年
  (1)6月29日召开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5名新党员参加宣誓。
  (2)7月28日农场第六届党代会召开,到会党员代表85名。
  1989~1990年
  (1)完成了22个基层党支部的换届改选工作。
  (2)举办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22人。
  (3)发展新党员16名。
  1991年
  (1)开展了庆祝建党70周年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
  (2)7月1日召开新党员宣誓大会,20名新党员参加宣誓。
  (3)7月22日农场第七届党代会召开,到会党员99名。
  1992年
  (1)举办第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22人。
  (2)7月1日农场召开新党员宣誓大会,13名新党员参加宣誓。
  1993年
  6月30日农场召开新党员宣誓大会,16名新党员参加宣誓。
  1994年
  (1)举办学习《邓小平文选》知识竞赛。
  (2)7月1日农场召开新党员宣誓大会,19名新党员参加宣誓。
  1995年
  (1)农场党委下发 《关于加强党的建设若干规定》、《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规定实施意见》、《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双学”活动的通知》。
  (2)在全场举办“双学”(党章和邓小平理论)讲座,共11讲。
  (3)7月1日农场召开全场新党员宣誓大会,5名党员参加宣誓。
  1996年
  (1)农场党委下发《关于党的建设“一把手”工程实施方案》。
  (2)在全场党员干部中开展 “双学”、“双带”(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
  (3)6月30日农场召开新党员宣誓大会,8名新党员参加宣誓。
  (4)7月15日农场召开第八届党代会,到会代表 109名,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1997年
  (1)开展“庆七一,迎回归”庆典活动, 主要有:文艺演出、秧歌表演、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
  (2)7月1日农场召开新党员宣誓大会,9名新党员参加宣誓。
  1998年
  7月1日农场召开新党员宣誓大会,13名新党员参加宣誓。
  1999年
  (1)下发《一九九九年党的建设工作重点》。
  (2)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一九九九度民主评议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党员工作的通知》。
  (3)7月1日农场召开新党员宣誓大会,14名新党员参加宣誓。
  2000年
  (1)下发《二○○○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
  (2)7月1日农场召开新党员宣誓大会,10名新党员参加宣誓。
  二、党建工作
  十五年来,农场党委全面加强全场党组织思想、作风、纪律和班子建设工作,使党组织的战斗力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在农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农场的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加强廉正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加强党的建设, 为农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十五大精神,使全场党员思想又一次大解放,解放思想的根本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牢固树立“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是非、决定取舍的根本标准思想,对农场而言,要破除“公有制就是国有国营”的旧观念,树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新观念;要破除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唯一分配方式的旧观念;大胆探索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改革;破除“不进国营就不算就业”的旧观念,树立从事个体和私营经济和租种耕地、兴办家庭农场同样是有业可就的新观念;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生产意识,树立敢闯敢试、敢干大事业、争创一流的新观念。总之,解放思想的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特别是场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队主要领导干部、准确理解和把握,使全场的党组织工作有新突破和新跨越。
  (2)以领导班子为重点,加强党组织思想作风建设。选用干部坚持 “德、能、勤、绩”的标准。德,就是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就是有领导艺术,会带班子善用人才,懂业务会管理,有超前意识善于决策。勤,就是勤政,善于调查研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绩,就是工作业绩,这是对干部的历史考察,也最能说明一个干部是否胜任的考察。选好干部,配好班子,是加强党的建设重点。
  (3)加强党的廉正建设, 持久抓好反腐败斗争。全场党员率先严格自律,自动自觉地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蔓延和泛滥,为农场的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2000年,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使全场党员干部明确了责任,加强了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意识,为开创农场经济发展的新纪元,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此外,场党委每年召开两次民主生活会,支委成员既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又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编入的党支部或党小组生活会。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小康队建设
  (一)建设情况
  为了加强和提高生产队建设与综合能力,根据总局及管局党委的部署,1995年初,农场开始了小康队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主的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4月25日农场党委制发了 《龙门农场小康队建设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职责》文件,就小康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标准、方向和目标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机关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组织部门负责抓班子、抓规划、抓协调、抓跟踪问效、抓总结和推广经验;宣传部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科负责职工住房规划、设计,计财科负责发展经济,教育科负责高中教育普及率的达标工作,卫生科负责计划生育和卫生防疫,工会负责双体经济的发展,公安局负责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生产队、机务科负责抓种植业效益等。
  1996年,第九生产队达到小康队标准。
  1997年,农场加大了小康队工作力度,3月份农场同各队签订 《小康队建设责任状》,规定达标标准、时间、验收办法等。年末,一队、二队、四队、七队达到小康队标准,经管局党委验收合格。
  1998年,三队、五队、八队经管局党委验收达标。
  截止到2000年末,经管局党委验收达标的生产队有:九队、一队、二队、四队、七队、三队、五队、八队等8个生产队,尚有六队、十队没有达到小康队。
  (二)小康队的评比标准
  1.人均纯收入2 000元。
  2.人均家庭纯财产4 000元。
  3.人均砖瓦住房面积15平方米。
  4.高中教育(包括高中、成人高中)普及率85%以上。
  5.卫生、自来水入户率95%以上。
  6.“三室两场”设施完备齐全。
  7.无计划外生育。
  8.队容队貌整齐清洁,环境优美,道路沙石化,道边有花、有树,牲畜实行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