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第三章 卫生

章下序



  龙门农场卫生事业分三个发展阶段: 1955~1969年为卫生所; 1970~1978年为卫生院;1979~2000为龙门农场职工医院,经过44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奋斗,已成为环境优美、规模较大、设备齐全,技术力量较强的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及科院站办综合、多个机构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卫生医疗机构。实行科院合一的管理体制,同时,又是总局一级甲等医院、省级爱婴医院。
  医院由原来建筑面积840平方米的卫生所、卫生院发展到现在的占地面积 11 484平方米、实用面积1 450平方米的三层职工医院大楼,设有5个临床科室、6个辅助科室、6个行政科室,平均年门诊量6 000余人次,年住院病人420人次,开设床位30张,实际开放21张,每张床占地面积4.9平方米,同时有必备的配套设施基本上可满足病员要求,病床与医院职工之比为1:1.4。另外,连队设有 10个卫生所,1所医务室(学校)。龙门职工医院截止到2000年底有职工60人,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53人,其中中级职称 15人,初级38人。医院固定资产150万元,设备固定资产35.3万元,拥有X线机、心电、B超、乳腺肿瘤诊断仪、全自动血液粘度测定仪、牙科综合治疗仪及传真机等。
  龙门农场职工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科技为龙头、以提高医疗质量为重点,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形成以人带科,以科带院,科学技术兴院的良好局面。十几年来,医院的科主任都是主治医师担任,护士长由主管护师担任,1990~2000年共有26人到省内外医学院校脱产或函授学习,12人到管局医院临床进修。在省级刊物或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35篇,其中,郑广山、杨菊英合写的《子宫次全切术》获农场科技进步二等奖;郑广山撰写的论文《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致病机理的研究》获国家级学术论文奖,填补了龙门农场职工医院不能开展外科、妇科手术的空白。
  农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1992年利用国家和农场自筹资金102.4万元建成占地11484平方米医院大楼,使卫生事业拨款占农场年度财政支出的9.17%;健康教育普及率达98%;行政村卫生覆盖率100%;甲级卫生所占生产队卫生所90%;安全水普及率达94%;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0%;食品卫生标准合格率为 100%;婴儿死亡率为零;孕产妇的死亡率为零,住院分娩率 100%;儿童“四苗”接种率为100%。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每年递减情况:1986~1990年为245.2/10万,1991~1998年为249/10万。1990~2000年新建和改建自来水投资 218万元,新建和改建厕所投资43.7万元。
  医院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指导下,坚持病人至上、质量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院,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以全程服务、承诺制服务等为载体的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1993~1998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农场先进单位、总局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管局级文明单位标兵、安全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总局级先进单位、管局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