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公共卫生

第六节 公共卫生



                   第六节 公共卫生
  一、环境卫生建设
  1986~2000年,农场爱委会根据上级要求和部署,结合农场实际,与农场精神文明建设、环保工作相互配合,每年投资10万元左右,十五年间累计投资100多万元。
  1986~1991年,主要搞清扫保洁、除四害、管好水源工作。期间场区和连队大搞五有 (家有厕所、牛马有棚、猪羊有圈、鸡鸭鹅有架),卫生基本建设始终坚持“两管”(管好水源防护、粪便无害化处理)、“五改” (改良水井、厕所、牲畜圈、炉灶、住房)落到实处,并结合春抓“五有”建设管理、秋搞住房改造工作,大搞泥封堆肥、高温造肥等垃圾粪便处理,大大改善了农场连队居民区和公共卫生的管理。
  1992~2000年,环境卫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大搞改水改厕工作,全场改建自来水井投资218万元,建造14口自来水井,修建公共厕所14个和14个室内楼房厕所,达到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粪便定期清除,进行无害化处理。为了保证饮水安全,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每年夏秋两季,各级卫生防疫人员,组织连队医务人员和群众进行饮水消毒,一方面到各户往水缸内直接加入漂白粉,一方面往井内浸放漂白粉袋,随着水搅动持续自动加氯方法,对降低全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起到积极作用。自1991年以来,防疫站每年对全场生活饮用水都进行监督监测,掌握井水水源水质情况, 建立水质档案。1998年9月向全场各单位发放生活用水许可证,使居民饮用水得到法律保证。1997年农场出资12万元建环境景点,1998年场部地区投资46万元建水泥板、步行道和种植草坪,改善场区环境,要求公共场所及每一户做到窗明几净,物见本色,铁器见光,室内外整洁,生产队和场区养殖户做到“五有”。为了使环境保持长久,环保科及场部街道办、生产队常年设一到两名环卫员,全场上下形成多层次的齐抓共管,他们全年对街道进行清扫垃圾,用小四轮车运到定点处,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使农场的卫生环境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崭新的场风场貌跨进二十一世纪。
  二、改水改厕
  全场改水情况:
  1986~1990年,农场生活饮用水,场区有两口机井,各生产队都是大口水井,每年到夏季雨季由防疫站工作人员下连队进行防疫处理,主要措施是:对水井用漂白粉处理。随着农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效益增加,自1990年全场进行生活饮用水的改造,1991年投资 100万元,新建自来水井5口;1993年投资35万元,改建自来水井 4口;1995年投资49万元,新建5口水井,并购置引水设备投资4万元;1997年投资30万元,对全场的自来水工程进行改造改建。自1990~2000年全场用于自来水改建的总投资为218万元。
  全场卫生厕所改建情况:
  1986~1991年,全场卫生厕所14个,都是砖瓦结构式的厕所,有墙、有顶、有厕坑及贮粪池,厕内墙壁整洁,粪便定期清理,且进行无害化处理;1992~1994年全场投资21.7万元,建起6个公共厕所;1996~1997年全场投资12万元,建起5个公共厕所;1998年全场投资10万元,建起3个公共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