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计划生育

第八节 计划生育



                   第八节 计划生育
  一、机 构
  1986~1995年,计划生育工作属农场卫生院妇产科管辖,负责人李树荣。
  1995年底,李树荣退休。
  1996~2000年,计划生育办公室单独划出,行政上隶属农场卫生科,负责人刘鲁平。
  二、计划生育工作
  1986~1989年,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大环境影响,一度出生率升高,特别是二胎的出生增加。1986~1989年平均出生率为14.4‰,自然增长率 8.5‰;1990年出生率降至8.3‰,自然增长率4.26‰。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1999年出生率 4.2‰,自然增长率2.6‰。2000年人口进入生育高峰期,人口出生率10.35‰,自然增长率 7.47‰,1986至1989年累计出生284人,1990至2000年累计出生532人。
  1、计划生育具体情况
  1987年计生工作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经过努力一跃成为全场的先进单位。幼儿的出生率为9.28‰,比1986年下降6.92%,比管局下达指标低0.72%;计划生育率为98.04%,比1986年提高67.5%,比管局下达指标提高2.04%,,全场无多胎生育。
  1988年,幼儿出生率9.6‰,比管局下达的指标低2.4%;计划生育率 100%,比1987年提高1.96%。
  1990年,农场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各单位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计划生育实行目标管理。
  1991年,计划生育率、晚婚晚育率均达到管局要求的水平。
  1993年,计划生育率达到100%,晚婚晚育率达到8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下。
  1995年,各单位成立了计生协会,他们每年定期下基层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免费孕环病普查。当年计划生育率100%,出生率12.3‰,人口自然增长率5.5‰。
  1996年,农场及基层单位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协会组织都把“四老” (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积极分子)人员纳入到组织中来, 并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当年,人口出生率9.6‰,人口自然增长率5.7‰。
  1997年,农场计生办、生产队及教育单位先后成立了12所人口学校,计生办定期对基层人员和新婚人员进行培训,生产队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政策、法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各种知识培训。教育人口学校重点以青春期教育为主。同时,农场与各单位与育龄妇女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奖罚分明,并进行定期检查,使各个人口学校真正发挥作用,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效应,使计划生育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1998年,各单位都积极开展“三结合”工作和“创建六好合格队”活动,各单位制定合理方案,树立少生快富典型,以典型引路,充分调动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1999年,在全场掀起“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广大青年认识到晚婚晚育利国利家利己,并将活动视为时尚。
  2000年,计生工作切实得到加强,全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35‰,自然增长率7.47‰。
  2、节育情况
  1993年,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农场对67对出现计划外二孩的夫妻进行补罚,并理顺了管理体系。同年农场号召有二个孩子以上的夫妻做节育手术,并要求医院组织最强的技术队伍,确保受术者的绝对安全,各单位领导亲自带队,安排车辆接送,术后入户随访,进行一条龙服务等,在院长郑广山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 119例女扎手术,成为建场以来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社会效应最强、群众最满意的活动,同时,受到分局业务部门的好评。
  1998年4月,再一次成功完成18例女扎手术和1例男扎手术,成功率达到100%,全部手术无一例术后并发症,确保了受术者的绝对安全和身心健康。
  3、成 绩
  1995年,分局在农场召开计划生育现场会。1997年农场首次接受总局计划生育部门检查,受到总局领导的好评。
  1998年,郑广山被评为总局级八五期间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2000年,农场再次代表分局接受总局的检查并受到好评。
               农场职工医院机构人员变动表
                  (1986~2000年)
  表6—15



  续表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