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
记龙门农场场长方伟
侯万军
1995年12月,方伟同志任龙门农场场长,上任伊始,他就把着眼点放在发展上,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主题,并把发展作为解决各种矛盾和困难的有力措施,不因各种议论而退缩,不因各种干扰而动摇,不因各种困难而徘徊,不因各种挫折而放弃,一门心思,一股劲地筹划农场的发展大业。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龙门农场的两个文明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96年农场被总局授予“先进企业”和“文明单位”称号,1997年被北安分局授予“先进农场”的称号。
抓制度向管理要效益
“成亦管理,败亦管理”。方场长始终铭记这一管理学的真谛,他把强化管理作为保证农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各项生产经营环节中,坚持全方位实施制度管理。结合农场的实际,组织制定和完善了“场长例会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制度”、人事、物资、财务、产品等管理制度以及干部岗位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 452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成龙配套,形成一系统的制度网络,覆盖全场各行各业,使事业有章可循,人人在约束之中,收到了强化管理、防微杜渐之效。
方伟同志认为:制度的建立不是管理的结束,而是管理的开始起步。因此,他把制度的贯彻落实作为工作的重点,经常深入基层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极大的调动各基层单位依靠制度强化管理的积极性,使农场各项事业步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如,近两年来,农场录用34名农机、财会和政法工作人员,全部都按“自愿报名、考试考核、择优录用”的人事管理制度办理,无一拉关系走后门现象发生,职工群众十分满意。强化物资管理,减少库存,盘活了资金,保证物资供应质量;强化产品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防止损失浪费等等。二年来,共节支管理费、招待费100多万元。
抓标准向质量要产量
“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没有高质量就没有高产量、高效益”。这是方场长经常对干部职工强调的一句话。因此,无论哪一个生产环节,他都严格要求基层单位必须始终如一的坚持“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生产环节的工作任务。在春耕选种期间,为了保证种子纯度和发芽率,他亲自同主管副场长和有关同志深入到基层,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检查,发现按要求差1%的也必须重新清选。在农机具检修上,达不到验收的,除按规定予以罚款外,限期达到标准,否则不准参加作业。在秋收时,为了保证收获质量,方场长坚持天天下基层检查质量,由于方场长坚持:“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质量标准,使龙门农场又连续获得两个大丰收年,特别是1997年,全场粮豆总产达到3.55万吨,平均单产235公斤,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企业利润和家庭农场纯收益1 565万元,五超历史。
抓文明向精神要物质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能只抓物质不抓精神,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领导”。方伟同志这样说的,在行动中也是这样做的。从就职场长那日起,他就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真正做到一手抓物质,一手抓精神,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在工作安排上,他逢会必讲精神文明建设,并亲自与有关领导和部门研究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今年年初,他亲自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六大工程实施方案内容,提出了“112455”的奋斗目标,并亲自带队下基层检查,对没有达标的单位当场按方案要求予以处罚,对优秀单位当场兑现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基层领导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在资金走向上,他肯于向精神文明建设投资,两年间,平均每年用于环境、三室两场建设投资达 100万元,保证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开展活动上,他亲自参加,为人表率。1996年“庆七一迎回归”活动,在方场长的倡导和组织下,两天庆祝活动开展得十分热烈,参加人数达1 000多人,受到分局领导的赞扬。
在社会福利方面,仅1997年就投入 301万元,完成了场部地区自来水的二期工程建设,解决了十一队用电问题,更新了电视台的设备等等,从而解除了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调动了职工群众参加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使精神文明建设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
1998年7月15日《北安农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