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河畔牧羊女
龙门河畔牧羊女
赵永喜
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在龙头山下、龙门河畔,每天你都可以看到一个手持皮鞭的牧羊女工,她就是龙门农场四队的养羊专业户周艳杰。几年来,她在农场发展畜牧业中当先锋,打头阵,人们亲切称她为“龙门河畔牧羊女”。
1987年,龙门农场鼓励职工发展养殖业,周艳杰和农场签定了合同,开始牧羊。一年后周艳杰收入4 000元。初战告捷使她信心倍增。从1987年到1989年的3年时间里,她养羊纯收入1.6万元,为农场养羊的职工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1990年,养羊业进入了低谷,当时一些羊贩子来买羊时,她说啥也不卖。人们觉得奇怪:你钱也挣够了,名也出了(她多次被评为龙门农场发展个体经济先进个人),现在养羊的经济效益不行,为什么不卖呢?她总是说:有低谷就会有高潮,现在我把这群羊保持下来,可以为农场发展养羊趟一条新路。
她精心管理的羊群在1991年中实现了百母超百羔,平均每只羊剪羊毛 4.3公斤,创龙门农场1991年羊羔成活率、平均剪毛量两个第一。为了集中精力把羊养好,进行专业化生产,1992年,她积极响应农场发展个体经济的号召,申报了养羊专业户。
她仍然拿着牧羊鞭,每天如一,在龙门河畔牧羊。
1992年《农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