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群团组织第一节 工会一、机构沿革
1957年9月8日成立支队工会,由崔清海任第一任工会主席。1960年8月工会撤销,由政治处负责此项工作。1973年恢复工会组织,编制3—4人,1979年4月由副场长肖乐吉担任主席,李万泉任副主席。1982年由副场长赵云才担任工会主席,王云峰为副主席。 1985年工会设在政治处并配有专职工作人员。
同时各基层单位(队、厂)都组建了工会组织,由建场初期的4个基层工会发展到 1973年的17个墓层工会,会员由350人发展到570余人。建有34个基层工会委员会,会员由原有的570人增加到1,100余人,到1985年底共有基层工会委员会28个,会员发展到2,566人,专职干部6人,兼职干部156人。
1958年3月12日召开首届工代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76人。
1973年4月8日召开第二届工代会,代表134人,学习了“十大”文献,选举了9人组成工委会,并增设了常务委员会。
1979年4月2日召开了第三届工代会,代表153人,会上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贯彻省五次代表会义精神。会上通过了副场长工会主席肖乐吉所作的《胸怀全局,献身四化,为建设现代化国营农场而奋斗》的报告,并选举7人组成工委会。
1980年4月2日召开了第四届工代会,会议选举了工委会及主席。
二、群众生产
增产节约工作主要配合农场(支队)党委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做好此项工作,号召会员和职工勤俭办场,为企业增产增收。修配厂、物资供应站,6队、11队等基层工会成绩突出,6队、11队由于常年开展此项工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年年盈余的情况,物资供应站坚持交旧领新,旧件回收、清仓查库,物资充分利用,修配厂机修车间每年修旧利废为农场节约上万元资金。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立足本职,优质服务;围绕生产搞单项小竞赛;小指标的百分赛;阶段性(农时)的突击赛;行业对口赛,班组(车组)流动红旗竞赛等。同时又开展了“六好场队”、“六好职工”、“五好家庭”评比工作,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精神,争做“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新人。
六好场队条件:完成任务好,经济效益好、民主管理好、文明生产好,政治工作好。
六好职工条件:增产节约、标准作业,钻研业务、团结互助、劳动纪律、政治思想好。
五好家庭条件家庭团结、邻里和睦、教育子女、计划生育、清洁卫生好。
自1979年来实行财务大包干后,落实了经济承包制,兴办了百余个家庭农场,农场与家庭农场,班组、车组、队、厂签订了经济,精神文明合同,立了军令状。承包到户,责任到人,管理人员实行浮动工资制。从农场机关到队、车组,消灭了死角,人的精神面貌与生产形势好,经济效益可观。
三、技术协作
修配厂与各生产队修理组近十几年来先后改装了自走康拜行走部份,变胶轮为链轨式,使全场自走康拜适应低洼地作业,同时加宽了牵引康拜因的大轮,并改装了清洁室。还自行研制了泥绒套生产设备等增加了收入。另外对50链轨拖拉机(爬山虎)集材车改装了起吊车,在各种施工小发挥了应有作用。
在场机务部门指导下,修配厂。各生产队还自制了场院麻袋装卸机,扬场机,在场内得到了推广。修配厂在机电部门的配合下,每年在春秋两季均派出修理人员下到各队协助修理车辆和收割机械,在1975年至1980年间,修配厂在秋收期间配有专用汽车(装有电、气焊,小型车床等)服务到田间,保证了生产作业。
四、劳动保护
在场党委的领导下,除配合劳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总局、管局关于安全生产文件的规定外,工会在各农时季节,均按党委意见下发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措施,并建意党委及时抓好防火、房屋检查等发挥了良好的参谋作用。
各生产队均建有图书、文化室、活动室、兰球场,购进了体育器材,按文件规定视工种不同发给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如工作服、皮大衣。鞋、手套、肥皂、毛巾。同时发给会员卫生费、理发票、电影票等,场部建有容纳1千多人的俱乐部,建有灯光球场,并于1980年9月建成了电视机转台。各生产单位的机车库大部都作到了冬有暖库,修配厂还安装了暖气设备,结束了各生产单位冬季修车露天的局面。
近几年各场直有关部门都购进了彩色电视机,场工会购进了录音录像设备。1983年前有电影放映队。1979年后组织到五大连池疗养10余人,先后四期,每期30余人,支出补助费5万余元,1984年24名干部送到太湖疗养,支出补助费近3万余元。
五、民主管理
1981年2月15日,召开了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454名,学习了文件,听取了刘文场长的工作报告,通过了《提案审理委员会关于提案审理》的报告,共收到提案721件。会议一致通过了《引龙河农场职工代表大会条例》,《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等项决议。
1982年3月5日,召开了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共有代表254名,听取刘文场长《总结经验,振奋精神,认清形势,团总奋斗,再战“六、四、三”》的工作报告,通过了《1981年财务决算和1982年财务予算报告》,《农场职工守则》。《农场职工劳动纪律条例》、《农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农场护林决定》、《农场农业技术措施条例》,《农场计划生育补充奖罚规定》九个决议。共收到198条提案。
1984年3月14日召开了第三届职代会,会议听取了场长关隆国所作的《认清新形势,开创新局面,为实现新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1983年财务决算和1984年财务预算》报告,通过了《经济承包责任制方案》等六个决议。表彰和奖励了1984年度先进集体和个人,共收到代表提案246件。
1985年2月11日,劳改支队召开了第三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听取了支队长李庆所作的《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为实现1985年各项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1983年财务决算和1984年财务予算》报告,通过了《引龙河劳改支队经济体制改革和场办职工家庭农场方案》、《职工干部管理及福利待遇改革方案》、《引龙河劳改支队兴规民约》等八个决议。
农场积极推广职工代表大会制,对场重大决策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化,召开三届职代会,代表人数达918人,主席团联席会三次,共185人次,收到提案和意见725件。党的十二大六中全会后,职工自觉参加体制改革,基本上做到了责、权、利三统一,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打破个人吃集体,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现象。同时促进农场产业结构调整,并把民主评议干部作为提高职工代表质量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增强职工群众主人翁意识,加强了干部的责任感,密切了干群关系,在改革干部管理上迈出了可喜一步。
六、生活福利
全场共建有学令前托儿所、幼儿园26个。第一所托儿所创办于1962年,保教人员3名,随着职工的增加、独生子女的增长,现有保教人员46名。全场幼儿入托率为97%,据统计到1985年末有托儿所、幼儿园26个,比1980年增加18所,幼儿入托516名,占幼儿总数的66%,入托率比1980年提高30%。
入托后,分为大、中、小三班级差。大班为5—6岁儿童,中班为2—4岁,小班为一周岁以下。中班学简单的歌谣和简单的加减法,大班学汉语拼音及幼儿歌舞。
但由于师资水平有限,专业毕业教师少,教授课程浅显而单调。1981年成立了敬老院,收有孤寡老人20多人,有专职干部负责,并给敬老院一定的伙食补贴。
1985年前,全体职工均享受公费医疗,职工家属半费医疗,妇女定期由妇联组织体检。并制定过劳动保险条例。职工因公负伤,全部公费医疗。
农场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前各单位均成立有互助储金会,由职工自愿到场财务部门 (代办)办理互助储金额,以帮助较困难职工借用,同时工会组织在春秋雨季经群众评议给较困难的职工予以补助,金额由20元以上、100元以下,经费由工会经费中支出,并对发生火灾和其它原因者,经调查核实给予不定期的困难补助。年均困难补助万元以上。
七、宣传文体
宣传教育主要围绕党在各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开展工作,结合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利用广播、板报、简报宣传先进人物事迹,使职工看得见、摸得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职工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基本上肃清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形成的余毒,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广大职工踊跃参加改革,搞承包订合同,家庭农场办的活,搞得好,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对职工教育,场工会设有专职干事负责此项工作,各生产队成立了职工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并制定了长远规划和具体措施,针对职工队伍的构成,重点放在干部的培训及近年入场的青年工人,提高干部管理业务水平,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青年工人遵纪守法,提高文化水平,进行技术补课,到1985年末使不具备初中毕业水平的青年工人有60一80%达到了初中水平,使现有初中水平的毕业生有三分之一具备了高中水平,技术状态达到2—3级技工水平。 1982、1983年两午,“双补”使730名小学文化的职工通过职工夜校、学习班的补习考试达到了初中文化程度并领取了毕业证。139名高中卒业生经过进修、函授具备了大专文化程度。与此同时有专职职工业余教师11名,兼职教师48名。自1980年以来,场工会先后向48名在职教师颁发了聘任证书,坚持了严要求、高质量,并给予了合理报酬,对有成绩的教师给表扬或奖励。
办学的方法是:1、集中上课,分散自学;2、一个单位或几个单位联合举办职工夜校讲座或短训班;3、对技术工人办岗位练兵现场操作示范;4、半脱产和脱产学习班,农忙少学,农闲多学。
在文体上,1958年成立了业余文艺剧团,在政治处领导下由21人组成,宣传好人好事及表演地方剧目。到1962年增加到29人,由独幕话剧到大型话剧。知青大批进场后,组成了文艺宣传队,人员31人。到1975年为46人,并购买了几千元的乐器,同时各分场、队有业余宣传队15个,1978年后,场直组织了17个合唱队,每逢盛大节日集会,都要登台献艺。
在1962年2月在省公安厅北安劳改分局文艺调演,农场文艺剧团,由李庆创作、潘中华执笔的《重新补课》独幕话剧,获创作奖和表演奖。以后排演了《沙家浜》共演出 21场次。1975年后,多次在省农场局、黑河分局、北安农管局文艺汇演中获优秀节目奖,表演奖,1976年文艺宣传队曾代表黑河地区赴瑗辉边防某部慰问演出。同年省农场总局在农场进行了为期7天的全局文艺汇演。此后省歌舞团两次来场演出,著名歌唱家郭颂、李高柔登场献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歌舞团也来慰问演出,深受欢迎。1981年元旦,业余剧团在北安局文艺调演中获风格奖和优秀节目奖。1982年春节,场工会、团委组织了“庆新春”大型泱歌队汇演。多年来,业余宣传队、剧团赴兄弟场演出27场次,到场各生产队演出123场次。
建场初期只有男女兰球队。到1969年以后,有男女兰球队31个,乒乓球队23个,足球队12个,田径队15个。1978午后有男女兰球队23个,乒乓球队1个,田径队13个。
1964年男子兰球队获北安劳改分局男蓝冠军。1973年5月男子兰球队获黑河分局男蓝第一名,1974年在黑河分局乒乓球赛中,于伟琪获女子单打冠军和男女混合双打亚军,1975年穆志和在全国竞走比赛牛获第7名好成绩,1976年春,刘忠武获黑河地区田径赛中百米速跑第一名,创造百米短跑十秒五的好成绩。1983年3月,北安管局北五场乒乓球赛中获男子团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同年7月获北安局乒乓冠赛男女混合双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于伟琪)。
近十几年中场工会、与有关部门联合,每年都要举办大型文体活动,以活跃职工业余文艺生活,人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八、女工工作
维护女职工正当权益,保护女工特殊利益,帮助女工解决婚姻、家庭问题,做好职工家属工作(详见第三节)。
九、财务收支情况
工会财务机构是由1980年1月1日起开始筹建的,截止到1984年11月30日又移交给财务科代管,收支由工会批准。
在此期间,工会的财务工作由工会主席肖乐吉负责,由工会副主席李万全主抓财务工作,会计由刘玉华(女)担任,出纳员由李敏(女)担任。
当时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按全场职工工资总额2%提取和会员每月按基本工资0.5%交纳的会费,平均每年经费收入49,986元,会费收入4,530元,1980年一1984年经费总收入 249,930元,会费收入23,442元,1980年—1984年经费总支出245,530元,其中:职工福利支出占总支出10%,办公费占14%,文体活动费占12%,其它支出占27%,上缴北安局工会经费占32%。
几年来,工会经费的使用尽量用于会员活动和职工业余文化教育方面,节日期间会员可以免费看电影和文艺节目,业务时间开展各项球赛,并组织了每年一次全场性的体育运动大会。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并提高了职工的思想素质。
1980——1984年工会财务收支情况
金额:元
十、自身建设
初期工会组织由政治处领导,自1973年恢复工会后,举办了工会主席学习班5次,每次参加20多人,学习内容包括工会章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工会工作、如何做好基层工会工作、如何当好基层工会主席,举办了读书班3次,每次有50多人,举行职工读书讲演会4次,近百人参加讲演,举办了2次各种智力竞赛。原修配厂工会副主席李全永出席了1983年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次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获“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使工会于部有章可遵,更好的协助党组织作好各项工作。制定了基层工会评比条件,年初定标,年终评审。
工会主席、副主席及办事人员制定了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