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设施
第五篇 文化
第一章 文化艺术
第一节 文化设施
一、图书室:1975年在场办公室建立了图书室,1979年归场工会管理。农场工会为了充实场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和满足广大职工的文化学习需要,1983年向全场提出了兴建“三室二场一校”的要求(即:图书室、游艺室、会议室;蓝球场、排球场和职工夜校)。全场34个单位先后建起了图书室和文体活动场所。藏书一万五千余册,其中,有文学作品、科技读物、社会科学丛书和各种学习用书。
二、俱乐部:随着农场生产的发展和职工文化生活的需要,农场于1957年修建了1400平方米的职工俱乐部,舞台面积120平方米。俱乐部可容纳观众680人,同时俱乐部可用来放映电影。电视和文艺演出,农场的大型会议也在这里召开。1974——1975年间,分场和连队也相继建起了俱乐部,总面积有3,900平方米。
三、电影队:1958年8月农场成立了电影队。放映员两名,电影放映机一台,型号是长江牌55型16mm,放映1的第一部电影是《铁道游击队》。60年代初期,电影队又购进四型放映机1台,放映员增至3人。1968年开始,随着三市知青的进入和全场职工对文艺生活的强烈要求,电影队先后又增添了35Cm提包式放映讥1台,8、75Cm放映机1台,四型16mm放映机1台,松花江牌5502型35mm座机1台,放映人员15人,并配有流动放映专用小汽车,除在场部俱乐部放映外,常年流动在各生产队为职工放映。在俱乐部每月放映9——12场,生产队流动放映10——15场。从1968年至1983年,是农场电影放映的鼎盛时期。
1976年至80年代初,电影队连续多次被评为北安管理局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先进放映队。
由于电视机的普及,电影队于1984年7月解散,电影由场工会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