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技工作概述
第六章 科技
第一节 科技工作概述
建场初级阶段,1955年—1962年,科技工作没有纳入正确轨道,只是在农业生产上,根据发展的需要,由生产科引进技术、品种等,直接推广到生产连队,好的种子放在生产连队自繁自用,然后由场统一内部调剂。
1962年秋,农场成立了农业科学试验站(前身良种场),主要从事中间试验、种子示范、繁殖和推广优良品种。
1967年—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科技工作没有多大进展。除农业科学试验站搞好良种试验、示范、推广和栽培技术试验外,主要组建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气象观测站和大搞群众性的科研活动。
1962年10月—1977年3月,试验站只有一名大学生(刘书鹏)做农业技术工作,即抓人田良种繁殖、区域试验及栽培试验,又抓试验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四大作物的种、管、收等工作。在此期间配合上级科研部门搞l,500多份的四大作物的晶系区试和鉴定试验,同时搞了小麦、大豆、玉米的收摇期、密度试验和各项新技术的应用试验。
1971年3月—1972年4月,农场由生产科牵头,在试验站为全场培训16名农业技术骨干,结业后分配到各生产队做农业技术工作。1972年3月—1976年2月,全场20个生产队,有18个生产队成立科研组,基本撇到一人种一垧地试验田。一般每队以6一l0垧地做为小品种繁殖和提纯复壮工作,开展群众性的科研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技工作逐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始走向正轨,科技业务工作主要由生产科负责。为了适应“三化”建设的需要,巩固、充实、提高了实验站的力量,农业科学试验站定为科级单位。组建了土壤化验室,充实了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由原来的2—3人,充实到6人)。农机方面,为加强农业机器和机具的技术改造等工作,在修配厂设有技术室;畜牧兽医工作成立了兽医院;水利工程和基本建设上增设了设计室;医疗卫生方面增设了防疫站等机构。
1982年农场正式成立科技科,负责全场科技和科技干部管理工作,建立了部分科技干部技术档案。并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由一名副场长兼主任,由科技科主持日常工作。
1985年因农场隶属关系的变化,农场变为劳改农场,取消了科技科,由政治处设一名专职干部负责抓科技干部管理和使用。科委的工作由当时的生产力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