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各民族人口来源

第二节 各民族人口来源


农场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组成的大型国营农场人口群。民族构成之复杂,其主要形成来源是:
  一、少数民族来源于劳改罪犯刑满就业。在劳改农场时期,劳改罪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民族也极为复杂。他们经过劳动改造之后,逐步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按照国家对劳改罪犯刑满就业的安置政策,有的回到原籍,由当地政府予以安置,有的留在农场就业,成为农场工人,并迁来家属,如农场的朝鲜族、回族、苗族、壮族多属留场就业工人。
  二、部队转业官兵来场是少数民族形成的重要因素。随着农场劳改事业的发展和需要,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有一定数量的部队转业官兵来场从事管教工作。1968年至1970年,农场安置了两批286名部队复转官兵。
  三、职工、干部的调入也是农场少数民族来源之一。建场30年来,随着农场职工、干部队伍的不断扩大,其中有满族3人、回族1人、蒙古族1人、彝族1人调场工作。
  四、招收农场亲属合同工是农场少数民族形成的重要来源。1979年至1980年,农场为了解决知青返城造成劳力奇缺的困难,从省内外招收1,000多名农场亲属合同工,使一些少数民族人口进场。如满族、蒙族和锡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