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节庆

第三节 节庆


场内各民族在庆祝节日上大体相同。一年中主要民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仲秋节。
  春节也叫过年,是民族传统节日最热闹的节日。既表现人们对一年收获韵庆祝,也表达人们对辞旧迎新的喜悦。春节时,一般出门在外的亲人都要归家团聚。春节前:各家以最大的努力开始“办年货”,购买鱼、鸡和各种肉类,还要购置烟、酒、糖、水果、鲜菜,鞭炮、年画、蜡烛等。从腊月二十以后,人们备好礼品开始在亲友间互赠礼品,表示互相友好、尊重。
  除夕这一天,最富有节日气氛。大人和孩子们都穿上为春节准备的新装,小孩浓妆艳抹,大人为过年更是里外忙碌着。有的贴春联,有的贴年画,有的挂彩灯,有的备晚餐……,真是热闹非凡。
  晚饭后,一家人嗑着瓜籽,聊着家常话,围坐在电视机前,欢声笑语,沉浸在一派团聚幸福的气氛之中。
  午夜,一家人燃放完鞭炮,便围坐在桌前吃饺子,此举谓之年饭。饭后晚辈人要向长辈人致礼或祝福,有的小孩向老人磕头,老人便拿出钱送给孩子“压岁”。许多人家是通宵达旦。
  正月初一,即春节。一家人早早吃过饭,穿上新衣服,准备好待客的烟、糖、瓜子、水果和茶,准备迎接客人。也有的到亲友家“拜年”,互相道好,祝愿对方一年中万事如意、幸福。
  正月初,农场曾几度组织秧歌队,为群众表演东北大秧歌,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
  正月是亲友间互访拜访的好机会,特别是新婚夫妇,他们要带上礼品到老丈家拜年。
  另外,正月里还俗有:“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九果、十菜”之说,按每天天气好坏辩别其兴衰。
  元宵节:正月十五为闹元宵,各家都要吃上一顿元宵,晚上燃放鞭炮,到坟幕前给死者“送灯”。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台头”。人们多以猪头、猪蹄为菜表示庆祝。所谓“龙台头”即万物复苏,预示人们即将备耕劳动开始。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八月十五为仲秋节,这也是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各家都改善伙食,以丰盛酒宴庚祝。端午节以“荷包蛋” “粽子”为主要食品;仲秋节以月饼为主要食品。
  庆寿:老年人在60岁生日时,子女要为其举行60大寿。在这以后的每10年,都要庆 70大寿。80大寿……。庆寿的主要形式是子孙后代、亲属朋友在丰盛的酒宴上向寿星老人敬酒,祝福健康长寿晚年幸福。亲友们要为寿星老人献糖果、烟酒、寿糕等礼品,表示祝寿。越是高龄寿辰越是隆重。
  随着农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从50岁开始庆寿,有的逢“五”也庆寿。
  农场在重大的节日中,如“五、一”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和元旦,都要张灯结彩,悬挂国旗、彩旗,并以集会、茶话会、文艺演出、放映电影、篝火晚会等形式举行庆祝活动。各家也都买酒买肉改善伙食,表示欢庆,其热闹场面不雅于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