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记中国共产党的“十”大代表天津下乡青年

记中国共产党的“十”大代表天津下乡青年


杨连仲是1959年8月末到农场的天津下乡青年。在党组织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他认真学习,钻研技术,苦练过硬本领,成为,—名熟练的拖拉机手。1972年加入共青团,1976年2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的包车组,多年被评为地区和农场系统的先进车组,他本人也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
  1970年3月,组织上分配他开拖拉机,他感到这是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对自己信任和培养,他下了横心,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用最快的速度掌握驾驶技术。在车上,仔细琢磨师傅的每个动作,不懂就问,在车下,利用保养车辆的机会,向师傅请教每个部件的作用和性能。为了掌握上下坡换挡的技术,他用休息时间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凡是驾驶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他都把这些当作自己苦练基本功的考题,反复研究,反复实践,直到掌握熟练为止。在执行各种运输任务时,常常由于倒车挂钩位置的不准确而耽误时间,于是他就找机会反复练习挂拖车,终于练出了挂车准而快的硬功夫,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杨连仲驾驶的这台“德特28型”胶轮拖拉机,已经超过报废年限, 机车零件破旧,故障多,经常在半路上“抛锚”影响运输,他想,光掌握了熟练的驾驶技术不行,还必须下苦功钻研机车的修理技术。从此,小杨一方面抓紧时间从书本上学,弄通机械原理;一方面努力从实践中摸索,掌握修车本领,就这样,他很快摸透了机车的“五脏六腹”,能独立拆修全车大小几千个部件,已经能够做到:把变速器和引擎的近千个零件混放在一起,可以熟练地把变速箱和引擎很快的组装起来,连一个螺丝都不差,他凭这股子钻劲和毅力,练就出驾驶和修车的过硬本领,只要一听机车有杂音,就知道哪个部位出了毛病,能及时判断和排除故障,在没有工具、量具的情况下,能准确调整气门间隙,进行磁电机对火,还练出了快速修补,安装机车轮胎的技术。在一次执行紧急任务时,起动机失灵了,为了发动机车,不得不找来20多人推车起动。这件事引起了小汤的深思:若是有个备用的起动机就好了,于是,他修理起动机时,注意记下每个零件的规格,然后到仓库找来一些废旧零件,自己装配了一台备用起动机,随时带在车上。从此,只要起动机出了毛病,能几分钟内换上备用起动机,缩短了修理时间,加快了运输进度,由于他操作熟练,精心使用,细致保养,他驾驶的这台07—70333机车,不仅效率高,耗油少,而且修理费大大降低,维修费就比规定的降低了90%,6年安全行车45万公里,出车率达90%以上,节油6万公斤,盈利5万余元。先后被省交通局、黑河地区、农场管理局,德都县授予先进车组,标兵等光荣称号。于1977年8月6日杨连仲代表广大职工群众以贫下中农代表的身份光荣地出席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杨连仲的事迹先后在1976年8月 5日、1977年9月28日、12月12日、1978年4月7日《黑河日报}发表的记者的文章,1977年10月6日《黑龙江日报》记者又发表了题为:《做又红又专的新一代》文章,中央广播电台青年节目三次连续报道了杨连仲的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