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共产风”
第七节 “共产风”
1958年5月5日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方针。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向。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左”的倾向,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1958年6月“三面红旗万岁”吹进了引龙河农场,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8月份,正值麦收阶段,场党委结合麦收动员,宣讲了要“提早进入共产主义”,要求各家各户将自家的炊事用具交公。成立“公共食堂” “各取所需”吃大食堂,不分男女老少,不论老弱病残一串到食堂就餐,一起吃饺子、面条、可谓是欢声笑语,济济一堂。好吃的多吃,差的少吃,剩饭剩菜多,馒头各处扔,浪费现象严重。
秋天擎着灯笼火把搞夜战。场部机关连续半个月挑灯夜战深翻地,挖卫星田约二尺深,垫一层粪压一层土。各作业站也大搞卫星田,种苞米,每掩达10一20株,小麦、大豆过份超额密植。同时大献钢铁,将废旧钢铁及各家的生产工具、大锅等铁器集中到场修配厂、建立小高炉,大炼钢铁。
各单位召开“比武打擂”大会,提出不切含实际的高指标,高产量的口号。如有的大队一夜捡废旧钢铁6吨肓余,并提出1959年要小麦亩产450斤,大豆270市斤,有的提出要亩产千斤,过“黄河”跨“长江”,“放卫星”,夺高产。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标愈高愈好,出现了严重的假、大、空现象,报喜不报比,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在计划指际上越订越高;生产上,瞎指挥搞蛮干,不遵重自然规律。共产风的主要标志是,地方任意调用农场机械设备和人力,“共国营农场的产”;农场平调人民公社的人力、畜力和其它财产,“共人民公社的产”;农场用流动资金搞基本建设共国家的产。在分配上否定“按劳分配”,否定计件工资,产量工资,搞平均主义和供给制。
这种“瞎指挥、高指标”的“共产风”;腐蚀了干部和职工的思想助长了说空话,说假话等不良风气。同时“共产风”使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助长了懒汉思想,“共产风”伴随着“长官意志”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致使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加深了干群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