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困难时期职工生活

第九节 困难时期职工生活


1960年初农场职工口粮实行低标准,瓜菜代,大搞代食品供应办法。
  家属每月每人定量16斤,机关、学校、医院职工干部定量20斤,工人定量28斤。在押罪犯口粮低于家属标准。
  口粮不足,用甜菜叶子,山野菜充饥,将玉米杆颗,大豆杆磨成淀粉,制成代食品代替粮食充饥。如二作业区张玉发结婚时家中一点吃的都没有,作业区于万江书记批给5斤大头苹,这5斤大头菜新婚夫妻俩高兴地吃了三天。广大职工面对困难,宁可挨饿,对场院堆放的粮食,却无人偷摸,户与户之间相互接济,没有饿死职工家属的现象。
  粮食的短缺,相对导致了部份物价的自由上涨,每斤猪肉价高达5.00元以上,黄烟竟达20.00元左右一斤、其它菜类的价格也都有很大幅度的上升,日常生活用品凭票证供给。如火柴、线、肥皂等。
  在国家经济发生暂时困难的情况下,广大职工干部,顾大局,识整体,向国家多交粮交好粮。少向国家伸手要救济,坚持低标准,瓜菜代,大搞代食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渡过难关。广大职工干部不灰心,不屈服,不丧气,同困难进行顽强的斗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春季起早贪黑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全力抢播,机车不能下地,畜力不够就用人拉犁播种,秋收时精打细收,复打复收,同时开展小秋收拣粮运动,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