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在调整中前进
第十三节 在调整中前进
在党中央“八”字方针指引下,支队以“改造第一,生产第二”为方针,改造与生产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在改造工作中,由于执行“思想教育和惩罚”相结合原则,在刑满就业农工和劳改罪犯中实行劳动定额管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思想改造,全支队刑满就业人员和在押罪犯的思想觉悟都有一定的捉高,并纠正了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基本上杜绝了“二类”人员外流逃跑和非正常死亡现象。
整顿调整期间,在坚持“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前提下,扩大了生产规模,这期间新建了五个分场,开垦荒地87,924亩,由原来人、畜力为主的生产手段,逐步发展为机械化生产。在机务上基本建立起一套适应农场的规章制度,实行了单机核算,调动了机务人员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粮食由1956年亩产21斤提高到1965午的亩产 122斤,提高43倍,上缴商品粮7,890吨。
改善了管理,对物资出入库,建全了各种手续,做到物尽其用。提高了职工干部当家理财的责任感,改变了那种“物资向上要,花钱向上报,成本不计较”的思想。
随着生产的发展,其它各业也都有相应的发展:马比1958年增长1.1%,并引进良种“阿尔登”马,建立了马场(现17生产队)配备专职人员;牛增长31.4%;猪增长196.7%,羊增长 66.8%,家禽增长293.5%。
1963年7月调整了职工工资,职工群众福利生活也得到不断改善。如:机关食堂早餐有牛奶,油条;鱼肉鲜菜不断,豆制品充足,职工家庭可到食堂购买,各大队也基本同样,有的大队比机关食堂搞的还好。
学校由1957年一处,2名教师,到1965年发展为了处,其中半工半读农业中学一处,各大队设有教学点,共有教师44名,全支队所有适令儿童全部入学。职工医院一处,卫生所11处。
同时于1965年9月在龙镇火车站北侧建立物资转运机构——引龙河农场驻龙镇办事处。农场在坚持“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下,本着以农业为主,农牧并举,多种经营的方针,大力发展了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很可观的效果,将农业点十一分场改为马场。引进了优良马种,繁殖了大批良马。农业相应的扩大耕地面积,营建了防护林带,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单位面积产量有相应的提高,降低了成本,使支队改造工作及其它各条战线,都逐步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