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兴起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兴起
1966年中共中央“5.16“通知下达后,农场于6月13日传达了北安劳改分局党委“关于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会议决定这场运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由闵景春、孙建亭、张锡田、王立贤、姜喜、王学、刘凤树、姜立英、冯生、隋景芳、组成领导小组。
遵照省公安厅“劳改单位”暂缓开展的指示精神,当时没有成立各种造反组织,只是学习批判中央和报刊点名的所谓“黑帮”及扫“四旧”等有关材料。
同年7月21日,全场中小学教师39名到北安前卫中学进行“文化大革命”集训40余天。这期间学生停课闹革命,教师之间互相揭露各种矛盾,写大字报,搞个人人身攻击。对家庭出身不好的教师进行了调整。
1967年1月18日,农场“文化大革命”运动逐步升级,批判所谓的“师道遵严”掀起了大揭发,大批判、大控诉、大清算的高潮。师生由学校走向社会,横刀跃马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向所谓的大大小小“走资派”进行开火。
这时,党委首先组建了“赤卫队”组织,随着社教工作队员回场,各单位陆续成立了 58个造反团,组织形式多样,各派之间,山头主义,风头主义,无政府思潮上涨,各行其事,各自为政。发扬“五敢”精神,运用“四大”,大造所谓“党内一小撮走资派的反”。当时,造反团人数多,势头大的有毛泽东思想引龙河农场红色造反团,东风造反团,革命到底造反团。
根据省公安厅对劳改单位实行军事管制的指示,1967年2月黑河军分区及守备部队派出了军代表,对引龙河农场实行了军事管制。
3月,场机关九个造反团,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实现了联合并成立了“红联兵团”
5月,以军管小组,“红联兵团”召开了全场科、大队级以上干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当时划四类者没参加)。有11名领导干部在斗争实践中反复亮相站了出来。
6月,“红联兵团”又联合了一大队“挺进兵团”,8月联合了2、4、6、7大队的 4个联合兵团成立了“红联总部”。
9月,毛主席发表的“在工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工人阶级内部,更没有理由一定要分裂成势不两立两派组织”的最新指示教导下,全场“无产阶级革命派”和革命群众,经过学习讨论,仅两天功夫,就实现了全场革命大联合。
10月,组织了全场干部参加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当时划所谓四类者未参加),不久有15名科大队级领导干部站了出来。
当时,全支队有科大队级以上干部60名,其中支队级领导干部4名,解放了3名,占支队级干部75%,正科级15名,解放7名,占46.7%,付科级31名,解放23名,占74.2%。全场共解放干部34名,占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