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服务业体制改革

第二章 工商运建服体制改革

第一节 服务业体制改革


  
                 第一节 服务业体制改革
  一、环保队
  环保队是服务公司的主体,1988年组建时有17人,1999年末发展到 26人,负责农场场部4个区的环境卫生。
  组建时,环保队队员用手推车每天将场区垃圾推到指定地点。1996年 4月,改换四轮拖拉机,每区一台共4台,减轻了环保员劳动强度,每年清理垃圾3 600吨。卫生费由公司收缴,每人每月1元标准。
  二、理发 照相服务
  1988年前,理发、照相由农场工会管理。服务公司成立后由公司管理, 工作人员为理发2人,照相2人,收费标准略高于成本,基本是为农场机关和场直各单位服务。
  1989年实行经营承包制,由承包者交足利费后自主经营。1992年改革深化,公司将理发、照相设备作价一次性转卖给承包者经营。这时期农场个体理烫发已发展到 7家,照相馆也发展到3家,理发照相服务业在农场发展较快。
  2005年农场有理烫发店16家,照相馆3家,从业人员25人。
  三、后勤服务队
  后勤服务队原称“马号”,有菜地27公顷,家属园田地65公顷,温室两栋 600平方米,马35匹,马车5挂,临时工15人。以种菜和饲料为主,温室育苗,供应给家属。
  1990年后,耕地和马车、温室由个人承包经营。
  1992年服务公司只管理92公顷耕地,马车、马匹、温室全部转给个人经营,马舍拆除,有一部分转卖给职工改为家属房,后勤服务队解散。
  四、缝纫服务
  农场于20世纪70年代组建缝纫组,主要制作冬夏两季劳动保护服装,不对外营业,制成品交给物资部门统一调拨。有缝纫机8台,职工10人。
  1990年后,农场劳动保护由企业发放变更为个人购买,缝纫组由服装制作改为生产防雨苫布。
  1994年缝纫组解散。缝纫组职工自谋出路。
  2005年农场缝纫服务全部是个体经营,有缝纫摊点5家,从业人员10人。
  五、饮食服务
  1986年,农场饮食业服务行业主要是职工食堂,以解决职工就餐为主,同时负责农场各种会议和来客服务。主副食大众化,职工就餐,购买钱票和兑换粮票,会议餐和客人转账结算。有餐桌10张,服务人员12人。
  至1990年,食堂由机关管理。1992年后实行承包。
  1998年食堂改修总投资20万元,装饰一新,实行招标,服务公司职工张凤中标,面向社会服务,雇用服务人员 8人,由过去的套菜改为顾客点菜。同年成立第二食堂,实行公平竞争,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个体饮食服务业发展很快,2005年农场有个体饭店5家,小吃部6家,冰淇淋摊点8家,还有糕点加工点1家,油条、麻花加工点5家,豆腐房8家,个体馒头店 6家,个体饮食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繁荣了市场、方便了群众。
  六、旅店服务
  农场招待所是农场的独家住宿服务单位。建于1969年,1988年前由农场办公室管理,设所长一人,实行对内对外住宿服务,有房间26个,96个床位,服务员8人。
  1989年由服务公司管理,1991年后再次由农场办公室管理,由所长承包,自负盈亏。
  1992年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1998年公开招标,原招待所服务员一人中标。
  1992年后农场旅店服务业得以发展,工会招待所和 4家个体旅店相继开业,住宿价格合理,服务热情周到,有的还设有淋浴,方便了顾客。
  七、供水服务
  农场场部和良种站区有机井两眼,供水分界以商业街为界线,西侧由良种站井供水,东侧由场部机井供水。
  1988年前场部职工吃水靠人挑,后勤服务队有3台马车拉水,居民吃水每挑收费5分。
  1987年10月农场和住户共投资53万元,开始安装自来水。
  1988年4月通水。
  1989年自来水收费由服务公司向各单位及住户收缴。
  1991年实行承包水费由承包者自行收缴,每人每年12元标准。
  农场服务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改变了过去全民所有制服务业统一天下的局面,出现了以大农业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以生活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共存的多元化生活服务网络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