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扶贫工作
第七节 扶贫工作
第七节 扶贫工作
由于农场隶属关系多次变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繁,历史遗留问题较重,农场主要领导更换频繁,人才外流严重,改革和管理滞后等原因,导致多年连续亏损和高负债经营,农场经济长期以来一直在贫困线上徘徊,自“八五”开始(1991年)被列为贫困农场由国家给予扶持。经过扶贫开发农场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农场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资金状况依然十分紧张,2005年,企业负债率仍然高达91%。
“九五”期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帮助下,农场充分利用扶贫资金,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九五”期末较期初相比,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场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好转,生产力进步,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农场“九五”期间计划扶贫项目共计20个,总投资3 527万元,其中:以工代赈1 110万元,贴息贷款996万元,农场自筹资金1 021万元。
1996年,农场扶贫项目6个,总投资67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110万元,贴息贷款 95万元,还后贷280万元,农场自筹191万元。
1997年,扶贫项目3个,总投资68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250万元,贴息贷款270万元,还后贷70万元,农场自筹90万元。
1998年,扶贫项目3个,总投资66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236万元,贴息贷款290万元,农场自筹136万元。
1999年,扶贫项目5个,总投资1 069万元,其中:以工代赈284万元,贴息贷款251万元,还后贷50万元,农场自筹484万元。
2000年,扶贫项目3个,总投资44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230万元,贴息贷款 90万元,农场自筹120万元。
“九五”期间,农场扶贫项目完成低产田改造、水泥晒场、造林、水井、农业机械更新、榨乳站、青贮窖等建设。实际完成并验收合格的扶贫项目 18个,总投资3 132万元,完成计划的91.3%,其中:以工代赈915万元,完成计划的87.6%;贴息贷款1 356万元,完成计划的97.1%;企业自筹861万元,完成计划的86.9%。
“九五”期间,农场共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旱改水0.1万亩,占待改造耕地的69%。低改项目全部都是先进行设计,再进行施工,按设计图纸有计划地进行施工,工程布置科学合理,施工质量良好,已建工程运行正常,所发挥作用明显。其中1996年改造2万亩,建水田1 000亩,1997~1999年分别改造6万亩,计划总投资1 400万元,实际完成工程投资1 407.1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800万元,贴息贷款135万元,农场自筹472.14万元。低产田改造项目共计修农田道144.75千米,土方 81.87万立方米;开挖截排沟渠341.52千米, 完成土方96.44万立方米;修建各种规模桥涵396座;沟渠生物护砌12 000平方米;埋设暗管54.8千米;蓄水塘坝4座;固壁鼠洞145.8千米;跌水4座。
“十五”期间,农场有扶贫项目9个,总投资1 699万元,其中:以工代赈 464万元,财政专项资金160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75万元,农场自筹1 000万元。农场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扶贫开发项目投资计划,建设苗圃生产基地1处4 000亩,奶牛基地建设牛舍 2 530平方米,龙胆草示范基地建设钢结构大棚16栋8 300平方米,改造亚麻田1 900亩,养牛基地建设保鲜贮奶站637平方米,建设砂石公路2条25公里,建设通乡公路30公里,场部地区改水1项。
农场经过多年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十五”期末农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 920万元,与期初(2000年度)6 450.3万元相比,增长了86.8%,平均增长速度13.31%。其中:第一产业种植业增加值7 930.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 465.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3 524.2万元。资产负债率由104.83%下降到91%,下降了近1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