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妇女儿童工作
第十节 妇女儿童工作
第十节 妇女儿童工作
一、发展概况
1986年以来,农场妇女工作按着“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创新求实上,本着有为有位的原则,以抓载体,促发展为目的,紧紧围绕“党政所急、妇女所需、组织所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随着农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1986年以来,农场设有女职工委员会。委员会一般设专(兼)职女工主任 1人,委员7~9人组成。农场所属基层单位也相应的设立基层女职工委员会。一般由3~5人组成。1986~1992年农场女工委员会主任分别由李梦兰、崔秀坤、于红霞、孙淑秋、刘霞担任。1993~1997年由王宇光担任。1998~2005年由孙德秋担任。
农场本着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哪里有工会组织,哪里就有女工组织的原则,农场始终坚持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所有单位的工会组织和女工组织同步组建。坚持企业改制到哪里,女工组织就组建、整顿、巩固到哪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女工组织个数也随着基层单位撤销重组而改变。由1986年的34个减少到2004年撤队建区后的22个。
农场注重女职工政治和经济待遇的落实,切实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载体,建立和完善女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主要是根据《工会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党代会、职代会、妇代会、团代会等女性代表所占的比例都在 20%以上,同时,女性代表进入职代会大会主席团和企业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比例分别在20%和25%以上。农场女职工委员会代表全体女职工参与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全过程。2003年农场党委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女职工工作意见》,进一步重申了女工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对基层兼职女工主任实行岗位每年300~600元误工补贴办法。到2005年底,累计发放基层女工主任误工补贴 3万余元。为了提高广大妇女对生殖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维护女职工特殊利益,农场始终坚持一年两次为适龄妇女免费体检和免费手术。
农场坚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发挥女工组织的特殊作用,为农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主要是开展“三德、三观”和北大荒精神教育,通过“巾帼建功”“双学双比”“双评双爱”“三争一创”活动和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各种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妇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到2005年底,全场个体从业人员6 350人,其中女性从业者占40%以上。她们从事的生产经营项目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商服等诸多行业。年创产值2 000余万元,从业人均年收入5 000余元。全场因改制下岗的女职工90%以上实现了再就业。出现了下岗不找场长找市场的局面,促进了农场经济的发展。
到2005年底,农场共有女职工1 155人。女党员78名,其中家属党员10名。女性科技人员259名,其中副高职称16名,员级、中级职称243名。有28人担任过场、科级领导工作。1986年以来共有38人被授予分局和总局优秀女工干部。
二、活动开展
1988年,农场在场直机关服务系统举办“十佳”竞赛评选活动。有11名女工获此殊荣。最佳公务员王宇光、最佳保育员张淑华、最佳记分员张淑芳、最佳护士陈燕、最佳兽医王仲芬、最佳保管员王淑贤、最佳教师燕晶、张丽华,最佳修理工李长云、最佳售货员何文英、最佳售粮员佟玉英。
1989年11月5日,农场召开了第五次妇代会,正式代表101名,特邀代表 2名。代表中妇女干部57名,职工代表39名,家庭妇女 5名。会议审议通过了女工主任王宇光所做的题为《加强妇女工作,提高妇女素质,发挥妇女在农场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的工作报告以及《引龙河农场妇女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妇联委员会。
1990年,农场女工委围绕深入贯彻全国六次妇代会、北安分局首届妇联会议精神,以提高妇女素质,增强竞争能力为重点,开展了“双学双比”竞赛,“三好”教育活动 (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好)为主要内容的 “百题知识”竞赛和歌曲演唱会,为妇女做“四有、四自”新型妇女打好基础。
1990年,农场女工委在全场女工组织在管理考核上全面推行了工作目标管理百分竞赛活动,对获胜单位分别授予“模范妇女之家”和“先进妇女之家”称号。
1991年,在全场妇女中开展“我为一百亿建功立业做贡献”竞赛活动。农业战线以围绕夏锄、麦收生产任务,开展争学女能人活动,场直单位女工围绕本岗,开展争当“女状元”竞赛活动。
1993年,召开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经验交流会,表彰了“四个一”(双增双节100元、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献一计、为推行市场经济上一项、为农场实现 “八五”规划立一功)先进女工典型。
1993年,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女工主任的政治地位。基层女工干部进入同级企业的企业管理委员会成员。女职工在职代会、党代会、团代会的比例要在30%以上。
1994年至2003年期间,全场女工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围绕农场中心工作,以提高基层女工组织自身素质为重点,全面履行参与、教育、代表、服务、联谊职能,通过开展“达标升级百分竞赛”活动, 不断提高女职工的社会影响力。 2001年林业女工韩梦影获得了黑龙江省“三八”绿色奖章。
2004年3月4日,农场工会、女工委员会主办了职工家庭才艺大赛。14个基层工会选送14个家庭参赛。以相声、书画、剪纸、歌舞、器乐演奏等形式,讴歌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场职工家庭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的决心。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了“今天我以祖国为骄傲,明天祖国以我为骄傲,雏鹰展翅迎六一”系列教育活动。农场中、小学紧紧围绕中心主题,开展了“立志爱家园,勤学讲奉献”主题教育活动。参加人数达到 1 600余人。农场工会、女工委员会配合省妇联关于在全省开展“救助万名春蕾女童”活动,在全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救助贫困女童”活动。收到全场助学捐款 6 137元,各类物品总价值5 000余元,16名贫困女童得到了救助,为6名濒临辍学的女童解决了学习和生活问题。
2003至2005年,农场女工委员会连续在全场女职工中,组织开展国寿团体女性安康保险活动。3年累计参保人数1 200余人,有两名患病女工分别得到3万元和2万元保险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