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三章”
龙吟“三章”
——引龙河农场建场50周年回眸
(电视专题片)
柳 军
解 说 词
〔从几百米的高空往下俯瞰,但见大地堆锦、房屋成群、河流如带……〕
〔乐声渐起〕
叠印人物:李庆、赵立忠、王贵、祝殿凯、高和平、关淑玲、职工甲、王宇光。
出字幕:龙吟“三章”
旁白:从古到今,一部龙的传说概括了 5 000年的历史;观今说古,一条龙的命运牵动了所有龙的传人的酸甜五味的心;
有谁能够想到:就是这方圆不过百里的引龙河竟在共和国的贫困的区域之中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有谁又能够想到:就是这条普普通通的甚而在正规的地理板图上都难以寻到的引龙河竟在北大荒的山野之中抖出一身盛气、并进而抚平伤口、揩去热泪、龙吟三章昂起头!
于是,我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龙 之 醒
〔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摇、也不动……〕
旁白:1955年这是共和国成立后的第六个春天。
然而就在这年深秋9月,一批赴朝作战的转业官兵、省内公安司法干警却于大雁南飞之际结队40余人趟大河、过草塘、踏密林、越沟壑,他们用响亮的呐喊唤醒了沉睡百年的引龙河;他们用那隆隆的轰鸣然而又震动了大地的斯大林80号机车的马达声,撕破了茫茫荒原的引龙河的夜色……
于是,这里便有了自清代以来的第一批拓荒者……
〔歌曲〕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
〔乐声渐弱〕
建场元勋李庆同期音:我是从朝鲜战场上转业的一名老兵。1955年9月,我们遵照省委指示,本着因陋就简、勤俭持家、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在省公安厅的具体指挥之下,一行40余人吃尽千辛万苦来到引龙河南岸。因当时场部之内的这条河弯弯曲曲形同龙摆尾,所以我们命名这条河为引龙河。其具体含意是:以龙命河、事业百兴。至此之后,我们对外称地方国营引龙河农场,对内称黑龙江省第三十六劳动改造大队。
〔歌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乐渐弱〕
旁白:因一条河流而得其名的引龙河农场,这就使引龙河这个响亮的场名具有了富庶的向往和龙的灵性。于是,引龙河从此不再是荒原之上的一条无名河,它满载着50年代初期转业官兵和公安干警的美好期待,哗哗流入讷莫尔河,并至此以醒龙的英姿汇入滚滚的黑龙江……
山,醒了;龙,也醒了;荒原在沸腾,百灵鸟在歌唱,那么,当年的拓荒者又是怎样在河的两岸开荒播种的呢?他们的创业精神又是到底怎样得已升华的呢?
一位当年的转业老兵赵立忠这样回忆说:当我们从朝鲜战场来到农场之后,可以说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但我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当时吃的主食是高梁米、大馇子、饭豆,冬天常吃的“老三样”是晒干了的西葫芦条子、倭瓜片和咸菜疙瘩。住的更艰苦,百十号人一顶帐蓬,还有一部分人住“草荚子”。这“草荚子”大雨一下哗哗漏;冬天刮风一下子就能倜倒。所以有些老兵还风趣地说:“住在北大荒是冬天怕风暴、夏天怕小咬。”尤其更令人惊奇的是野狼夜嗥、黑瞎子叫门那更是经常的事,总之,那时不知道什么叫苦,我们在开荒中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再苦再累不回头!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旁白:当年创业者的艰难是那么令人振奋,当年创业者的气度又是那么非凡而又温馨;当年创业者的歌声是那么响亮;当年创业者的精气神儿又是那么如此博大而精深!
艰苦的岁月就象一碗烈酒,咽下去的是苦、是辣,释放出来的是雷、是电、是火、是金!
这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象一首歌儿,它释放的是真、是情、是爱,它响亮的是山、是水、是美!
醒龙抬头,声震荒原!
龙 之 困
〔略带凄凉的二胡独奏曲渐渐响起〕
旁白:如果我们把创业初期比做一堆闪亮的篝火的话,那么10年“浩劫”则是一眼龙困水底、极左横行的千尺苦井;它不但使整个中国趋于疯癫,也使整个引龙河“面目全非”、经济崩溃、跌入低谷!
引龙河,你这条刚刚跃起的水中玉龙,重又栽进了干涸的枯井!
那么,这条趴在干涸井底、遍体鳞伤的贫困之龙,在人妖颠倒的当年又是怎样度过这特殊的历史年代的呢?
引龙河从55年建场直到1966年,这 11年间可以说是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但“文革”之中由于隶属关系多变、自然灾害横行,更重要的是“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所以引龙河的生产力遭到全面摧毁,成了灭顶之灾。就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自1968年之后,引龙河从上海、天津、哈尔滨总共接收12 000名知青。知青的话题是一个很沉重的、特定的历史话题。他们从繁华的城市来到农村,开荒种田、挥镰收获,他们那不平凡的经历都给引龙河人留下了永恒的回忆。
说不清这黑土地/你为什么这样有魅力/ 害得多少好儿女/天涯海角也想你/命运给过你/青春你拿去/冻不走/难不走/总的感觉还欠着你……
知青岁月,是不老的岁月。他们用10年的北大荒情结书写了一代知青的奋斗故事;他们用流浪的青春,在北大荒的山水之间,留下了永远也抹不去的印痕!
引龙河的两代人至今仍记得当年的哈市知青王进喜、孙绍昌,上海知青应培仪、陆和荪,天津知青许进、杨连仲。他们那富于前瞻的理性思考,他们那善于进取的人格威望,都使引龙河人终生难忘!
〔歌曲: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胜利的10月……〕
旁白:苦难如剑磨,难忘一支歌。引龙河万名知青却在历经10年“文革”之后,就象一大群南飞的候鸟,纷纷离开农场返回各自的都市。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就在他们离开农场18年之后,引龙河这条昏睡不睁眼的苦龙却在贫困的深水之中一丝不动,这一困就是18年。
18年,这是每一个正常老人的四分之一年龄,同时也是历史长廊里一组难忘的往事;18年,这是引龙河落后于深圳速度的苦涩年华;18年,这也是引龙河人泪流无语的品尝不尽的贫困的“苦瓜”。
就在这个贫困的历史岁月中,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从78年之后到80年代末,引龙河总计负债达到9 100万元。甭说别的,就说这9 100万元的利息,相当于我们每天从银行推出一辆价值万元的摩托车;每天推出一辆,这360天就是360辆,这利息就等于每年达到 360万元;债台高筑,各种灾害横行。所以引龙河在80年代之后,场直机关干部、场直中学骨干教师整整走了一茬。为啥走?场穷不开资,贷款年年增。50年代全国各地有志青年纷纷涌进北大荒,而在80年代之后这些当年来场的拓荒者又纷纷离开引龙河举家南迁。
然而,这一进一出是何等令人思索的历史反差啊!
但使龙河春常在,何劳北雁朝南飞。引龙河人虽然跌进贫困的深坑18年,但他们终于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世界之外的变化:于是他们深有感触地说:“不到山东不知道啥叫路好,不到深圳不知道啥叫钱少,不到北京不知道啥叫高度文明,不到上海不知道啥叫楼高。”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山里的世界很无奈。十几年来,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束缚、隶属关系多变的几经折腾、自然灾害的恣意横行、经营管理的粗放松散,这都使引龙河这条危困之龙,趴在深重的水底醒不来、摆不动、飞不起……
于是,引龙河从高额负债9 100万猛增到1995年的 1.45亿;于是,沉重的历史债务就象一座劈头盖顶的大山倒扣在引龙河农场4 000名职工柔弱的肩上、头上、身上!
光阴如水,岁月如痕。
引龙河在流,它流走的是引龙河1万名干群20余年的苦涩和春秋;
引龙河在问,它发问的是一贫而不起的引龙河,何时能从困之龙变成威之龙?
真龙不在,何时再成龙?
龙 之 威
〔歌曲《公仆赞》:老百姓称颂你啊孔繁森,你有一颗善良爱民的心,微笑融冰雪,送炭进柴门,情同亲骨肉,爱比海洋深……〕
从历史上看,引龙河50年的命运恰恰是中华民族的衰盛史;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没有绝对的穷,更没有一成不变的贫困。穷则思,干则变;贫则忧,苦则无泪而流汗。
农场该如何办?
路,该怎样走?
身负1.45亿重债的引龙河万名干群到底该怎样冲出水面、昂起龙头?
引龙河万名干群又到底该怎样冲出贫困、施展龙威?
〔歌曲: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1979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乐声在响、画面在走〕
前任场长王贵同期音:我们这届领导班子于97年初组建。翻开引龙河的建场史,建场50年,其中共有33年亏损、17年盈利。截止1996年年底,农场共负债1.45亿、资产负债率为102.5%。面对这种特殊的贫困场情,我们上任伊始首先抓了企业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又抓住了五个关键:一是加强企业管理,抓住财务管理是关键;二是减轻企业债务,抓住清理欠款是关键;三是堵住资金漏洞,抓住产品是关键;四是盘活存量资产,抓住降低库存是关键;五是加强基础建设,抓住制度是关键。在企业管理中,我们正是牢牢抓住了这五个关键,所以才使企业起死回生。97年我场共实现全口径利润1 898万元,最终企业利润达到530万元,与90年相比,实现了粮食总产、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企业利润、人均纯收入“五个翻番”。
旁白:从企业负债1.45亿元,到企业创利 530万元,这是惊人的数字跨越,这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农场巨变;从人均负债1.3万元到人均纯收入2 916元,这是历史的反差、这是用数字垒起的致富“金字塔”;从建场史上亏损33年到盈利17年,这是龙吟三章的变奏曲,这是从贫困迈进富有的响当当的一变!
这历史的变迁、数字的对比,恰恰也使引龙河这条沉在水底、伤痛遍身的潜龙跃出了沉重的水面!
于是,这里的人们就在这贫与富、新与旧、思与变、汗与干中趟出了一条求生的路并竖起了一块响亮无限的历史的丰碑!
场长祝殿凯同期音:常言说“创业容易守业难”。2000年 8月,前任场长王贵调至北安分局任副局长,至此之后,我与党委书记高和平组成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面对近年来诸多的困难、面对经济“透亮”的可喜可贺形势,我们这几年来首先抓了“两个改革”。所说的“两个改革”就是农业改革和撤队建区改革。在农业改革中,我们首先落实各种措施推进土地承包,降低土地费用、减轻职工负担。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承包土地。一句话:在土地承包的农业改革中,我们遵循“一固定”、“两自理”、“三不准”和“四到户”农业改革原则;其二是按照总局布置,实施撤队建区改革,我们本着精干管理队伍,理顺市场经济体制,把农场21个生产队合并为7个管理区。这就从体制上结束了以往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陈旧格局。
旁白:与此同时,他们还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改革原则,在撤队建区中依照个人申请、施政演说、民主测评、领导打分等多项原则,把事业心强、个人素质高、群众威望高的基层干部选拔到管理区领导岗位上来。至此,他们在撤队建区中共分流管理人员29人,减少管理费用支出达70万元。
这两项改革就象一块顽石击水,打破了旧有的宁静;也象一支燃烧的火炬照亮了农场职工的心。这就为农场的各项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党委书记高和平同期音:我们引龙河新组建的班子在抓改革、求发展的同时,场党委又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逐渐完善,并由任命制、聘任制过渡发展成为选举制、合同制。至此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正如同群众所说的那样:“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发物资发军饷不如选个好区长”;其二是重点抓住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廉政问题,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在抓廉政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委做到:横不攀竖不比,认认真真管自己,同时并建立起一整套考廉制度,这就有力的遏制了腐败因素的发生;其三通过真抓、严管,孕育了宝贵的引龙河精神,那就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团结务实、无私奉献。
旁白: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引龙河农场党委在抓实抓好干部管理的同时,在“学帮带”活动中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通过“学帮带”活动,建设一套科学规范、高效实用的运行机制,使企业发展、社会稳定、职工生活明显改善,“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组织部部长关淑玲同期音:在党员中开展“学帮带”活动,我们主要抓了“五学”、“三帮”、“三带”:“五学”,即,学理论、学科技、学政策、学管理、学法规;“三帮”,即,帮贫困、帮后进、帮发展;“三带”,即,带头创办致富项目、带头帮群众调整结构、带头帮群众共同致富。通过这些“学帮带”活动,建设了一支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
〔歌曲: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旁白:引龙河农场新的领导班子在首先抓管理、抓廉政、抓党建的同时,他们又聚民心、顺民意的搞起了农场环境大会战。
早春的四月,乍暖还寒。而在引龙河农场场部却是千人上阵治理环境的繁忙景象:金黄色的挖掘机伸出长长的手臂,橙红色的推土机弹出宽宽的铁铲,墨绿色的压道机驱动着硕大的铁轮子呜呜行进在劳动奋战的现场:
路,在一点一点的拓宽;
树,在一行一行的展现;
车,在一辆一辆的繁忙;
人,在冷风中一滴一滴的流汗;
引龙河人,直到这时才意识到啥叫美化家园;
引龙河人,也直到这时才懂得啥叫家乡面貌的改变!
职工甲同期音:说起农场的变化真是一时半会儿说不完。别的不说,就说这路吧,从前是“活人栽死树、修车不修路。”而现在是能人栽活树、修车也修路。场区大道宽宽敞敞、亮亮堂堂,我们老百姓活的有滋有味。从前一说我是引龙河人,我们恨不能钻到地缝里去;而现在一提我是引龙河人,我们的腰板拔得溜直儿!为啥?我们引龙河农场人变了、环境也变了、这商品楼也盖了,我们打心里往外高兴着呢!
旁白:人们怎能忘记:引龙河从1997年开始直到2004年春天为止,共拓宽场区六条道路,每条道路都加宽14米,同时共全部完成了720延长米的中央路、1 500延长米的世纪大道的拓宽改造,又高质量的完成了场部所有街道的绿化工作。同时,五栋商宅楼拨地而起, 4 000平方米的中小学公寓楼承建完毕,又投资 200万元维修了职工文化中心、公安局办公室、机关办公室以及老干部活动中心。除此之外,引龙河农场还抓实抓好小城镇建设,他们修建了“双老”活动中心和职工健身中心。2004年国家和部局在引龙河农场实施了通乡公路建设,修建场内硬质路面 31公里,农场直接投入750万元。在小城镇建设上,完善了场部主要街道的供暖、排水、照明设施。每当夜晚,人们成双成对漫步在世纪大道上。但见华灯初上、灯火闪亮,成排的路灯就象两串璀璨的明珠伸向夜色的远方……
正是由于环境建设的幡然改变、小城镇建设的迅速拉动,从而带动了招商引资的发展。近几年来,引龙河农场相继吸引了青岗旭龙亚麻公司的慷慨投资和完达山乳业的落地生根,他们本着“筑巢引凤”和广纳贤良,相继引进龙镇、沾河、北安、黑河等地的外商来场承包土地近3 000公顷。除此之外这个农场还走出国门去往俄罗斯阿莫尔州米哈依罗夫区开发土地500公顷。他们还将继续扩大土地耕种面积4 000公顷。从而在俄罗斯再建一个管理区,此效益可达到100万元。至此,跨出国门、为国创汇,并在涉外创收中塑造出北大荒人的良好形象。
引龙河农场正是由于招商引资的有力拉动,同时也繁荣了社区文化建设,从而从根本上落实“三个代表”,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
宣传部长吴军同期音:我们认为:要想壮大社区文化事业,首先,必须培养一批热心此项事业,觉悟高、业务强的文化骨干队伍。近年来,我们本着培养群体骨干,壮大社区文化活动队伍的基本原则,在社区中选拔了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文体爱好者,通过他们的努力,带动整个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旁白:以“三个代表”为中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促进农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文化社区建设的最佳牵动点和切入点。几年来,引龙河农场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发挥社区优势、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从而,繁荣了农场的社区文化事业。
每当年节,农场场部老干部秧歌队敲锣打鼓、唢呐声声,他们披红挂绿在大街小巷扭得火火爆爆。这些当年的拓荒者就像年青人一样以轻盈的舞步表现他们对生活的甜蜜和人生的快乐,他们用歌声、用欢乐无比的心声表达着对垦区、对祖国的博大之爱!
休闲时分,当你走进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但见在粉刷一新的活动室里人人自得其乐:或俯首对弈、或挥拍打球、或捧书读报、或轻歌一曲……
人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尽享着美好的时光;人们在自得其乐中把甜蜜的生活果实一一品尝。
窗外,是朗朗的春意;窗内,是笑声无比……
乐曲:《步步高》……
旁白:正是通过长期文化活动的开展,引龙河农场社区居民的文艺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社区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切切实实做到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那么,在科教兴场、重视教育上,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党委副书记王宇光同期音:一位有识之士说:“兴衰资于人,得失在教育。”近几年来引龙河农场中小学教学质量年年有提高。农场自1997年起,已连续八年为全场教师发放工资,补齐教师工资总额多达240万元,同时又投巨资1 100万元建小学集中办学大楼、宿舍楼、小学食堂各一座,至此又更换中小学桌椅250套,同又购入了近 80万元的电教设备。这就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去年引龙河农场场直中学在中考中有15人考取了二井子重点高中;场部小学在全局组织的五场联考之中位居榜首,这就使我场的教育教学质量迈开了大步,同时又为引龙河跨入新世纪而储备了人才。
旁白:人人具有危机感,实施千分考核制;“今天你不努力工作,明天你就努力找工作”。这是引龙河农场党委在干部管理中的又一重大举措。用引龙河农场党政领导的话来说,就是干部能上能下、岗位能进能出、分配可多可少。从97年开始至2004年为止,引龙河实施尾数淘汰制7年共处罚基层干部多达36人。同时又对4名场级干部,14名基层干部实施奖励,其奖励总额达到 1.3万元。引龙河农场党委正是由于在干部管理中实施千分考核制、尾数淘汰制、实施干部管理中的重奖重罚、动态管理,所以近7年来共提拔了基层青年干部 68人,其中有两名青年干部并被提拔为场级副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人制度的重大改革就象“挖渠放水”,他把能人送上领导岗位的彼岸,他也把庸才打入嘶杀的“马下”,但趴下去、再站起来的是生活的强者,摔下来,哭着喊的才是生活的弱者。于是,我们呼唤强者,我们期待更多的现代管理英才;于是我们发现强者,我们将给予强者以更多的期待!
改革中的思想解放、廉政建设上的不留情面、环境会战中的苦干实干、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实施科教兴场的出奇战略都使引龙河农场在抓改革求发展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
亲爱的朋友,如果要问引龙河的农业取得好效益的奥秘在哪里?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在农业上主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实施科技兴农中,引龙河农场近年来全面实施科技兴场战略,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农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场长助理吕显龙同期音:我们引龙河农场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上、在推动种植业增产增收上,始终坚持了四条措施:一是推广新技术,实现种植业高产高效。去年应用新技术面积达13万亩,这些农业技术的应用共增效 431万元;二是推广优良品种,调整品种结构,实现职工增产增收;三是科学检测,测土配方,实现节本增效;四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提高科技显示度。
旁白:多年的生产实践警示我们,盲目的施肥制度,不仅增加了肥料投入,还造成了生活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近几年来,引龙河农场坚持标准化创新意识,加强了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带建设,建成了以农场科技园区为龙头,以公路沿线生产队为主线的三条科技示范带,做到队队有科技示范田、队队有精品地块。引龙河农场先后接待周边农场到科技园区和道路沿线的科技示范带参观学习8次,参观人数达300余人,共召开局场级现场会14次,发挥了科技示范和典型带动的作用。
如果说新的领导班子的重新组建和谋划是一束闪亮的、穿透贫困的“激光”的话,那么,踏踏实实、而又创造性进行扶贫攻坚总决战则是弘扬引龙河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的闪光的再现。这战胜困境的擎天之士气、这团结如钢的力盖天地的人之气,则是改变贫困、板倒贫困的荒魂之所在、信念之所举!
农场扶贫办主任崔景尧同期音:近 5年来,我们引龙河农场在扶贫工作的运作上,本着专款专用不挪用一分扶贫款的原则,我们面对这些扶贫巨款不是随心所欲地动用,而是认认真真地规划,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个扶贫项目;无论是低产田改造、晒场水泥建设,还是农机具更新、以及扶贫造林我们都力争做到项项有规划、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人抓、样样有人管。
旁白:引龙河人正是在扶贫攻坚战中用好每一个“铜板”、管好每一个“铜板”,所以才在每一个扶贫项目的运作中把好质量关、把好技术关,从而在扶贫项目的决战中洒汗水、尽全力、当尖兵、结硕果!
乐声渐起……
旁白:引龙河农场地处小兴安岭南麓,这里水草肥美、草原辽阔,是发展养殖业的最佳区域。自2003年以来,引龙河农场举全场之力,大力发展“牛经济”,他们念“牛经”、使“牛劲”,从而使养牛业得到快速发展。
畜牧科科长于彦军同期音: 人们说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在大力发展“牛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了“四个重点”,即:把奶牛数量作为总体发展的重点;把群体质量作为科技兴牧的重点;把奶牛小区建设作为推广舍饲化的重点;把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重点。2004年引龙河仍然是奶牛数量增长较快的一年,总数已经超过 5 000头。
旁白:引龙河农场今年在保持奶牛数量有较大增长的同时,加快畜牧业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标准化转变进程,努力实现舍饲标准化、防疫灭病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技术服务标准化。要加强奶牛小区建设,农场用优惠政策吸引养殖大户入住龙河奶牛小区。在种植业比较效益上升的情况下,坚持“主辅换位”不动摇,加大对奶牛业资金补贴力度。今年,在饲料地补贴、防检疫等免费的基础上,农场还决定:职工从外地新购入 1头成母牛,农场补贴500元,职工交售 1公斤鲜奶,农场补贴5分钱。用强有力的措施保证畜牧业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2005年奶牛存栏要达到6 000头,产鲜奶15 000吨。
“牛经济”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百舸争流”,都使引龙河的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特别是在自营经济发展中产值大幅上升,职工收入明显提高,从而使“牛经济”、自营经济成为农场构建“半壁江山”的格局。
工会主席韩志和同期音:2004年我场计划完成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 7 160万元,实际完成8 600万元,完成计划的120.1%。计划实现纯收入3 270万元,实际完成 3 960万元,完成计划的121.1%。实现从业户均收入16 850万元,从业人均收入8 400元。建立了年收入1 200万元的芸豆生产基地,全场7个管理区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均超过1 000万元。
旁白:为了保证各项指标的顺利实现,农场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他们在完善白酒、奶牛专业协会的运作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亚麻和芸豆协会,逐步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龙河农场还充分利用“科技下乡”、“科技之冬”培训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在掌握信息、引进项目、推广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对从业户进行一系列服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引龙河农场在大力宣传各行各业的规模大、效益高、素质好及具有导向作用的典型个人、典型事迹、典型项目和典型大户的基础上,还选树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营管理好、市场意识强的典型,积极宣传他们的事迹经验,在全场营造致富光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前途光明的良好氛围,用典型去影响和引导更多的职工群众投入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去。
歌曲:《今天是个好日子》……
旁白:苍海月明,一切在变。纵观引龙河农场的50年巨变,这是数任党政领导的血汗培育,这是北大荒三代人的共同努力,如今的引龙河,新楼朝天起,垂柳行行绿,大路通四方,职工甜如蜜,小康不是梦,豆香飘千里。
如今的引龙河人再也不是“旱烟儿一叼睡土炕,一碗咸菜度时光。迷迷瞪瞪上了山,稀哩糊涂下了岗”的往日情景了,如今的引龙河人:吃饭讲营养,住宅讲楼房。凡事讲经济,生活讲质量。观念讲新潮,强身讲健康!他们用崭新的思维谱写了一曲北大荒人的歌!
场长祝殿凯同期音:展望引龙河的美景,我们充满自信。在2005年中,我们要完成以下三件大事:一是招商引资开发 5号职工住宅楼,加快小城镇建设;二是完成世纪大道两侧的绿化带和人行道工程,提高环境建设档次;三是在管理区和场区增建10个卫生厕所,解决职工“入厕难”的问题,从而为引龙河的老百姓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乐曲:《彩云追月》……
旁白: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世纪的几浮几沉,半个世纪的几起几落,半个世纪的繁荣坎坷。这都使引龙河农场在岁月的燃烧中写就了一册辉煌的历史!
万众同心苦干,改革向纵深发展。中央一号文件、“一免两补”的一系列惠农政策,都使引龙河的 1万名职工群众如虎添翼、干劲倍增。他们在垦区明朗的天地里收获着希望、收获着歌声。自1997年以来,引龙河农场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攀升。在这 8年的光景里,教育、公安司法、离休老干部、退休职工、机关人员的工资一分不欠,补发工资多达 570万元。人们在党的怀抱里尽享着幸福的康宁。仅2004年一年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就达1.2亿元,比上年增长38%,这是2000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同时,北安管局领导、农垦总局领导多次到引龙河检查指导工作,给刚刚脱贫致富的引龙河以极大的动力支持。由于引龙河农场近几年在改革、管理、廉政、环境、教育、扶贫、农业的大步迈进和求实创新中又都确确实实使引龙河这个贫困18年的困之龙、又腾身摆尾跃出了龙威、飞出了龙彩、昂起了龙头!正所谓“龙头干干净净、龙尾轻轻松松、龙身堂堂正正、龙威内外刮起旋风”。如此“龙”的变奏就是被有识之士誉为变化了的北大荒的“西北角”现象!……
〔歌曲:北大荒人的歌……〕
旁白:引龙河,你这九拐十八盘的母亲河,那流泪的苦涩已成为过去;
引龙河,你这哭过、笑过的母亲河正把一个高度文明的全新的引龙河托在手中;
引龙河,你这苦过、爱过的母亲河正吟龙威、上九天而不再困于千尺水底和万丈深潭!
引龙河,你这梦过、醒过的母亲河正腾身直上崭新的21世纪!
龙吟三章、永进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