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编后记
编后记
编后记
七星泡农场史,经过近六年的时间、现在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一部农场史,凝聚万人心,自从一九八二年农场史编审委员会成立以来,其中又经过体制变动,但场史的编纂机构一直在工作着,由于七星泡农场经过一合一分,史料较零乱,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大部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被毁,但是,我们建场初期的老领导和老工人同志们,积极热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场史办公室的同志先后到江南、北京、哈尔滨、齐市、黑河、嫩江、建三江等地,采访口碑,收集资料和照片,先后收集资料近300多万字,照片数十幅,抗联老战士王明贵同志亲自为我们绘草图,省顾委主任陈雷同志亲自为七星泡农场史题写书名,原劳改局书记郑已、局长沙国、原党委书记李子元等,都为七星泡农场史的出版题了词,在这个农场史的编纂过程中,始终得到九三管局史志办赵庆才主任的支持和指导,得到原七星泡副场长李森同志提供的许多资料,各专业志的撰写人员,克服业务不熟的困难,先后写出了近16万字的专业志原稿,为场史的定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场领导李志、刘宪华、陈若谷、庞红军、苗和都、李秉仁、王兆生等同志都对场史工作提供了很多资料,同时对场史编写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多次召集会议,并亲临场史志公室进行具体指导,科领导史洪斌、王元通同志关心史志工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和资料。离休老干部鄂凤太、姜和、吴国范等都为场史提供了许多口碑资料,并提出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档案室的岳静华同志积极配合随用随到,百借不厌,在这里我们对这些热心为七星泡农场史提供帮助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编写这部场史,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秉等直书的原则”,根据农场的特点,以经济为主线,(占文字的50%)采取横排竖写,史志结合的体例,以编年体的手法,力求思想、资料、科学性的统一,它记述了七星泡农场建场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过程,根据七星泡农场很长一段时间系劳改农场,我们增设了政法篇,这部农场史,是农场建场三十年来的百科全书,是全场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
七星泡农场史的前四年(1955—1958)主要以七星泡农场为主线,附带格球山,虎山两个农场的一些数字方面的材料,其它方面没有分述,场史的上限是1955年,下限是1985年,共历经30年时间,其中有三场合并的三年,由于资料不全,加之我们的水平有限,在正个四十万字的书稿中,一定会存在很多谬误之处,还望各级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七星泡农场史经多次反复审阅修改,初稿完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经场史办,编委会,农场党委,九三局党委四审定稿,并经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于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日送九三印刷厂付印。
编者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