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新闻报道

第四节 新闻报道



                   第四节 新闻报道
  新闻传播渠道越来越广泛,阵地不断扩大。70年代主要形式是广播网,户户装舌簧小喇叭,80年代开始被高音大喇叭代替,每天早午晚3次放广播,每天坚持播放5~10分钟自办新闻节目。广播员先后是高俊秀、初桂敏。1995年广播站合并到电视台,有线电视成为主要宣传工具。经与广电部门疏通协商,每天坚持自办10分钟场内新闻节目,各种知识讲座、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录相带随时安排播放,直观、及时,教育面覆盖广泛。
  各基层单位设有宣传板,机关宣传栏于1987年做一次重新装修,工会、宣传部各负责一版,定期出刊。生产季节或大型专题教育阶段不定期出刊简报。
  宣传报道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宣传报道队伍和新闻稿件落实情况是基层党支部书记责任状考核指标之一。1995年10月,宣传部举办了40人参加的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广播稿坚持实行稿酬制度。外投稿件主要依靠宣传部设专职人员完成。
  1987至2005年,来场采访并发稿的外界新闻记者有《黑龙江日报》鲁道南,《黑龙江经济信息报》蔡志成,《哈尔滨日报》李松岩、通河县电视台记者等,《农垦日报》张佑臣、吴继善、孙成钰、徐广跃、郭金城、邵华、万泳之、张守仁等主编、记者先后多次来场采访,指导新闻工作。
  从1993年起,外投稿上稿率逐年提高,基本完成《农垦日报》分配稿件任务数。并在该报上出3次专版:1991年 1月8日在“每周一场”版上登出《场长一席谈》、《谈场名》、《掌上明珠》——“雪星牌奶粉畅销大江南北”、《场内风光》——“宝地片泡”、《场史之最》、《农场简介》、《场中豪杰》——“养殖模范王德清”、“廖家五朵金花”等栏目和稿件。由王臻、刘金贵、董立志等人撰稿,吕树森摄影,刘金贵作场名题字。1996年7月9日第二次出刊专版,刘金贵、范忠文、潘思兰、张希武、王希梅、董宝生供稿。1997年12月被评为订阅《农垦日报》先进单位, 奖励一次专版版面。2003至2005年新闻上稿率大幅提高, 农场宣传部在“争先创优”活动中被总局宣传部评为先进宣传部。 此间农垦日报社驻哈分局记者站记者(哈分局党委宣传部新闻科长) 关宏宇经常到农场实地采访,并指导农场新闻人员较高质量地完成投稿任务。2005年2月9日,在《农垦日报》的《新春寄语》版上,场长刘鹏献词,标题为“金猴喜捧垦区盛世硕果腾空跃,雄鸡满怀岔农丰收激情报春来”。
  图片新闻发展很快,宣传部、工会照相机几次更新。建国40周年、1996年精神文明场建设进档评估迎检等重大活动期间都举办了图片展,图片新闻多次上《农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