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歇后语
第四节 歇后语
第四节 歇 后 语
歇后语是一种措词在此而寓意在彼的常用语句,是人们熟识的形象而诙谐的语言形式之一。歇后语前部分是譬,后部分是解,所以也称为“譬解语”。现将在农场地区流行的主要歇后语摭拾如下:
石匠打儿子——实(石)打实(石)。
瞎子踢毽儿——一个不个。
瞎子磨刀——快了。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
叫花子唱戏——穷欢乐。
电线杆子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凉水打茶——硬冲。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灶王爷上天——有啥说啥。
猪八戒喝粥——连锅端。
猪八戒摔耙子——不伺候(猴)。
过河拉胡子——谦虚(牵须)过度(渡)。
周喻打黄盖——愿打愿挨。
叫花子碰上要饭的——穷对穷。
娶媳妇遇上送葬的——有笑有哭。
荞麦地里种萝卜——搭配得当。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姓何的嫁给姓郑的——正合适(郑何氏)。
飞机上挂暖瓶——水平高。
瞎子点灯——白费蜡。
猴不上杆——多敲锣。
羊群里的骆驼——大牲口。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晴天打雨伞——多余。
推车子爬坡——难度越来越大。
跛子走路——一脚高一脚低。
切菜刀剃头——太悬乎。
水面上的葫芦——不稳。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大姑娘梳歪桃——随便(辫)儿。
大鼻子他爹——老鼻子。
在老虎嘴上拔毛——冒险。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小孩吃泡泡糖——吞吞吐吐。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耗子啃皮球——嗑(客)气。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面。
耗子尾巴长疖子——能(脓)水不大。
耗子钻书柜——咬文嚼字。
狗尿台炖猪卵子——蘑菇没好蘑菇,肉没好肉。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猪油渣子发白——短炼。
喝凉酒、花赃钱——早晚是病。
剔头挑子——一头热。
瞎子拉二胡——没谱。
骑自行车背手——不服(扶)。
骑自行车放屁——硬装摩托。
猪鼻子插大葱——装相(象)。
头上长疮,脚下流浓——坏到底了。
强扭的瓜——不甜。
屎克螂戴花——臭美。
屎克螂搬家——滚蛋。
蝎子巴巴——独(毒)一份儿。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喇叭匠扬脖——起高调。
武大郎卖棉花——人熊货也囊。
卖布不带尺——净瞎扯。
秃头虱子——明摆着。
无头苍蝇——乱撞。
属穆桂英的——阵阵少不了。
火烧猪肉皮——一卷到底。
顶门杠当牙签——插不上嘴。
木头眼镜——看不透。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黄鼠狼下豆杵子——一辈不如一辈。
坐飞机戴花——美上天了。
老皇历——不能看了。
牛犊子叫街——懵门儿。
豆腐掉在灰堆里——吹掸不得。
老姜头打儿子——将(姜)打将(姜)。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拉屎攥拳头——假横。
竹篮打水——一场空。
做梦娶媳妇——净想美事。
黑瞎子掰苞米——瞎忙乎。
聋子的耳朵——摆设。
霜打的茄子——蔫了。
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
程咬金的斧子——头三下。
烧火棍当大梁——不够料。
地瓜去皮——白数(薯)。
门缝里看人——把人瞧扁了。
井底的哈蟆——没见过大天。
马尾巴串豆腐——提不起来。
一个人拜把子——你算老几。
木匠拉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象的屁股——推不动。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猴子的屁股——坐不住。
迫击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捧着屁股亲嘴——不知香臭。
狗撕门帘子——全靠一张嘴。
狗撵鸭子——呱呱叫。
鸡蛋掉油缸——滑蛋。
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
黑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
黑瞎子叫门——熊到家了。
土命人——心实。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芝麻开花——节节高。
老母猪拱石头——全靠嘴硬。
老母猪吧嗒嘴——要糟。
猪“吹膨”掉大海——久游江湖老尿骚。
武大郎骑老母猪耍高粱叶——算什么人马刀枪。
老母猪啃猪爪——自残(餐)骨肉。
老母猪和牛顶架——豁出皱巴脸儿。
老母猪钻障子——进退两难。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饺子破皮——露馅了。
馒头顶锅盖——出息到份了。
腿肚子贴灶王爷——人走家也搬。
鸡蛋壳喝酒——撒不开手。
山神爷串门——虎到家了。
山神爷照镜子——二虎。
老虎带念珠——假充善人。
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
小猫没眼睛——瞎虎。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嘴叨牙签——大小是棍。
手拿气门心——大小是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