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内一科

第四章 临床

第一节 内一科



  内一科(包括呼吸系、循环系及老年疾病)由原内一科和老年病科于1995年9月合并组成。
  主 任:宋志忠 l995.09—1996.01
      张德锦 1995.09—1999.10
  副主任:常桂芬 1995.09—1998.05
      梁晶花 1998.07—至今
      栾昌海 1999.06—至今
  床位42张,工作人员28名。
  原内一科是以呼吸、循环专业为主的综合科室,在建院初期属内二科,1975年曾合并于内科,l980年独立建科。
  副主任 于连兴(内二) 1969.12—1972.10
  主 任 于连兴    1972.10—1977.11
  副主任 顾达才(内科) 1977.04—1977.11
  主 任 刘国本    1979—1984.02
      张滨生    1984.12—1986.08
      周天兴    1986.08—l994.07
  副主任 赵梅青    l986.08—1991.02
      张德锦    1991.10—1994.12
  主 任 张德锦(内一) 1994.12—1995.09
  床位42张,工作人员在1988年时有2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5名;l995年时有l8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
  原老年病科,亦即内四科、干部病房。建院初期,曾先后在内一科、内二科设干部病床l0张。1983年9月,医院搬入新楼以后,开设内四科,1986年8月,调整科室时,内四科改称老年病科。
  开设床位18张,工作人员l6名。
  1995年9月,成立内一科后,由于医疗市场疲软,床位使用率较前明显下降,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经过转岗调整,输出工作人员l0余名去市内门诊,到1999年内一科实有工作人员l3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理师2名,开设床位37张。
  科内设备有除颤车、心电机、气胸器、甲皱循环机及纤维支气管镜。l993年新购心脏监护仪,建立了心脏监护病房和支气管镜室,l998年又新添美国生物医学系统新世纪2000—3通道闪光卡动态心电24小时记录(BMS2000)等,使临床治疗工作向前迈进一大步。
  呼吸系医疗水平居省内先进水平。在原来工作基础上,积极地开展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感染,扩血管药物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肝素配合激素治疗肺性脑病等,临床取得显著疗效。先后抢救数百例危重病人,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脑、肺炎并休克、大喀血、哮喘持续状态等,成功率在98%以上。
  循环系发展较快,知识不断更新。β受休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1制剂、环磷腺苷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开展了天普洛新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取得显著疗效。治疗顽固性心衰、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肺复苏等,均有较丰富的经验。刺五加治疗克山病和心脏复苏,曾受省内专家称赞。
  内一科的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在院内保持较高水平,危重病人多,经常超床收治病人。科内经验丰富的中年医生占多数,有较高的临床教学及科研水平。多年以来,带教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系实习生100人,新疆石河子医学院实习生20人,西藏医学院实习生l0人,为吉林医学院农垦分校授课l00学时、哈尔滨医科大学农垦分校授课200学时、牡丹江卫校放射线班授课92学时。先后有9人次参加医院的扶贫医疗队,深入贫困农场以及洪涝灾害地区,医疗服务,成绩显著。
  全科人员先后撰写国家级论文42篇,省级67篇,其它5篇;著有《内科疑难病案剖析》、《人生耐难与解惑知识大典》(参与写作)等书。
  老年病科,设有心脏急救监视装置及呼吸器等。以老年心血管、神经疾病抢救治疗技术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