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医疗扶贫

第八章 医疗扶贫

医疗扶贫



  根据总局扶贫工程和总局领导的要求,医院不失时机地实施了医疗扶贫计划。从1992年11月26日组织第一批医疗队去和平、肇源农场医疗扶贫开始,到1996年l2月30日为止,先后抽调医疗骨干l50余人次,组成16批医疗队,历时520余天,对25个贫困农场进行了有计划,分梯次的医疗扶贫。每年派3—4批医疗队,每个贫困场先后医疗扶贫2—3次,通过共62个批次,就地诊治病人69150人次,大小手术1138例,心电及B超检查20258人次,疼痛治疗2051人次,检验11247人次。五年医疗扶贫,为减轻贫困场的经济负担,解除贫困场患病职工的疾苦,扶助贫困场医疗部门加快业务建设,转送总局党委对贫困场的关怀与爱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医院农垦医疗器械供应站,按照总局扶贫办的要求,为25个贫困农场无偿购置包括:隔肌起搏器、尿液分析仪、频谱治疗仪、心电机、洗胃机等l0多种价值l78112.10元的医疗设备,缓解了贫困场诊疗手段不足的困难。
  医疗队在扶贫实践中,本着创一流服务,一流医德,一流技术,一流质量的宗旨,看病不要钱,手术不取费,送医送药,又把总局领导对贫困场的关怀带给了农场职工,深受基层领导和职工、家属的欢迎。他们把医疗队看作是救命恩人,他们对总局的关怀铭记在心。老战士李洪珍说:“我们身体现在不算硬朗了,可我们的眼睛好使,心里有数。农场和管局心里有我们,总局党委心里更有我们,我们知足了”。通过医疗扶贫实践,医护人员受到了锻炼。他们的体会是:“下去和不下去大不一样,什么是北大荒人,什么是北大荒精神,下去不仅感受到了,而且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农场需要我们为病人送医送药,我们更需要农场陶冶我们的情操。
  医疗扶贫五年,得到了总局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受到了基层领导和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医疗队路过总局机关时,总局领导专门接见医疗队员,勉励队员更好完成任务。到了基层,领导和群众敲锣打鼓,列队送迎。被治好的病人更是流着眼泪千恩万谢。新华社黑龙江分社、黑龙江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总局广播电视局、工人日报、黑龙江日报、现代职工报、农垦日报等新闻媒体,都从不同角度播发了专题片、通讯、消息以及活动照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省农垦总局分别授予医疗扶贫队“先进集体”“先进医疗队”光荣称号。特别是被评为“全国支持公益事业先进单位”,受到了国家的表彰鼓励,其事迹于1998年8月1日,在北京中央电视塔流云厅,专辟园地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展示。
  附表:
           总医院扶贫医疗队工作情况统计表
  表3—5



  续表3—5



  续表3—5



  注:其中友谊、八五二、八五三、兴凯湖、赵光、红光农场、不属贫困场,贫困场缺八五八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