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劳动工资

第四节 劳动工资



  一、 职工队伍的构成及变化
  1969年兵团医院组建时,沈阳军区从所属各医院和边海防守部队调来一批比较年轻的技术骨干。随后又相继从兵团所属各单位调入一大批兵团战士(即知识青年),一部分人从事卫生员工作,还有一部分人从事后勤工作。另外,当时属于撤消单位的省农机校,有一部分后勤工作人员合并到医院,到院后仍从事后勤工作。在兵团医院组建初期,职工队伍基本上是由以上三部分人组成的。
  1976年体制变更后,职工队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89名现役军人返回部队,留医院的现役军人就地转业,加上以后陆续调离的共有l00多人离院。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主治医师以上的技术骨干。1978年至l979年间,有50余名下乡知识青年相继返城。从1970年到l999年先后调出各级各类人员达657人之多,其中:中级技术职务以上人员l09人。
  大批技术骨干的调出,使医院的工作受到了损失。为了满足医院工作需要,在上级的关怀支持下,克服落户困难的矛盾,相继从垦区或地方,选调医疗技术骨干和短缺人员:1979年3月又从垦区内部新从业人员和本院未达岗位规范的在岗护士中,招收84人进行护士培训。从1981年到l999年,先后接收哈医大、省中医学院、佳木斯医学院、牡丹江农垦卫校等学校毕业分配生225名。l984年一1985年招工30名;l991年至l992年又招合同制工人33名。到l999年底,共有职工665名,另离退休人员l70名。全院职工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包括:1.原省农机校合并过来的部分职工,多数从事后勤工作;2.兵团撤消时就地转业的军人,大多在医疗岗位上,成为医疗骨干,有的担任科室领导;3.兵团时期从各师团抽调知识青年;4.各大专、中专院校分配来的毕业生,许多成了医疗骨干,充实在领导岗位;5.从垦区内部或地方调来的医疗骨干。
  职工的调入调出按省和总局的规定:分别报总局人事、劳动局并报省相关部门审批。
  二、工资工作
  在建院初期,现役军人执行部队工资标准,无军籍干部执行地方干部工资标准,知识青年执行农工工资标准,工资额和工资标准很不统一。直到l977年,工资标准才向事业标准进行统一。
  1977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发(1977)89号文件,全国进行工资调整。当时医院在册职工525人,实际调资357人(不含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人员)。升级面为68%,月增资额为1852.60元。
  1981年10月,根据国务院(1981)144号文件,又一次进行了职工升级工作。
  当时全院职工总数为607人,升级人数为418人,其中包括升两级(护士)47人,补差l9人,靠级257人,月增资2977.87元。升级面占职工人数的69%。
  1985年,根据中共中央(1985)9号文件和国务院劳动人事部劳人薪(1985)19号文件精神。先后进行四次测算,按国家规定,在1985年lo月1日前完成了这项工作。当年6月底在册职工总数为711人,参加工资改革的685人(含幼儿园18人),月净增资额为11838.96元。按照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从当年7月1 日起执行新的工资标准;幼儿园从当年1月1日起执行。其中部分人员超过升级限额的,超过限额部分保留到1986年7月1日兑现,这次工资改革,使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在职称改革开始以后,省下发了龙职改办联字(1987)2号、龙职改办字(1987)57号、64号文件。根据这些文件,医院为有相应技术职称的l65人兑现了职务工资,月增资2527元。
  以后,省下发了(1988)1号文件和黑工改办(1989)4号、5号、6号文件。根据这些文件医院为274名符合条件的职工升级。月增资l657元。
  1990年3月,省人事厅下发了黑人联字(1990)3号文件。据此为医院838名职工(含81名离退休职工)进行了工资普调,月增资5985元。
  稍后,省人事厅又下发了黑工改办(1990)15号文件。据此医院又为747名职工升了级,升级面接近l00%,月增资额5362.50元。
  1992年10月根据黑人联字(1991)21号和黑垦局文(1991)283号文件精神,为1991年11月26日晋升技术职称人员(内中级72人,初级79人)补发了工资。
  1992年1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龄、津贴标准的通知》以及黑人联字(1992)2号、国发(1991)74号文件,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0.5元增加到每人每年l元,全院864人(含离退休l01人),从1992年4月补发,年增资12647元。与此同时,根据黑人办字(1992)21号文件精神,为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从1992年1月起,工龄不再计算折合基数。
  根据总局农总劳发(1992)1号文件,将企业工人的熟练期待遇,由原来的46元提高到54元,根据劳人薪字(1991)3号《关于高调整企业职工工资标准的通知》,提高了企业的序号工资。
  根据黑财行字(1992)66号关于《调整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交通费定额包干标准的通知》精神,从1992年11月1日起,享受厅局级待遇的4人,每人每月按
  50元发给;享受处级待遇的25人,每人每月按30元发给。
  1993年3月,根据上级规定为离退休人员增加l0%工资,月增资3034.50元。
  从1993年1月1日起,根据总局人事局口头通知,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龄津贴每人增加l元。全院687人,月增资8244元。
  1993年9月1日起,根据黑人审字(1993)191号文件,为纪连生、霍宝顺、陈晓萍各晋升一级工资。
  1993年8月,根据评聘分开的要求,为1993年85名晋升的专业技术人员兑现职务工资,月增资为l629元;为3名会计人员、4名政工人员兑现职务工资(从1990年执行每月增资75元);为l2名专业技术职务兑现工资,每月增资216元,从1993年9月1日执行。
  1994年4月,根据医院发(1994)18号文件,给受聘10名科技人员兑现工资。
  1994年4月,根据农垦人发(1994)15号文件,给部分科技人员增加科技津贴,从原7元增加到20元。全院383人,月增资5435元。
  1993年12月,根据农总人发(1994)6号《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第一步增加35元的通知》,为全院733人,每人增加35元,补发3个月。从1993年10月1日,根据国务院发(1993)79号、国发(1993)85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行改革。由结构工资制度改为职等工资制度的精神。按着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特点与机关工资制度脱钩;按着经费来源的不同,分成三种类型: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医院是差额拨款单位,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占60%,活的部分占40%。专业技术人员执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根据黑政发(1993)16号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精神,全院参加改革733人,月增资固定部分74422元,活工资部分66716元,同时执行新工资标准津贴,总额103592元。由于经济收入原因,活工资部分没有落实。1994年9月为离退休人员补发工资:离休人员29人,月增工资7319元;退休人员95人,月增加7898元;总计补发l63109元。
  1995年5月,根据总局劳动局通知精神,取消80人劳动合同制l5%工资性补贴。
  从1995年8月开始,根据黑人字(1995)3号文件精神,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滚动拆平台,l995年259人,月增资4866元;l996年82人,月增资377元;l997年54人,月增资878元;1998年204人,月增资5598元;l999年128人,月增资3686元。
  1996年和l997年兑现职务工资,兑现正高职8人,但副高职和其它专业技术职务未得落实。
  1996年7月,根据黑人联字(1996)6号、黑人字(1996)3号、总局发(1996)21号文件精神,正常升级671人,月增资12625元。
  1997年l2月,根据人发(1997)89号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休人员工资标准方案,在每人正常升级的基础上,加发14元。晋升651人,月增资9104元。
  1997年1月,根据黑垦局文(1996)216号,调整企业职工结构工资的文件精神,对医院大集体l4人、饮料厂19人,人均增资50元。
  1997年,根据黑人联字(1997)35号文件精神,为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离休人员每人增加25元;退休人员每人增加20元。
  1999年9月15日,根据黑人联字(1999)34号和垦局办文(1999)54号文件精神,从1999年7月1日起,为职工增长工资:离退休人员l69人,月增资21874元;在职职工634人,月增资97601.50元,合计月增资119475.50元。对在垦区工作满30年,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加发一个月的增长数额。按规定还为109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滚动升级。
  三、有关津贴、补贴
  根据省黑政发(1984)46号文件,从1984年10月,凡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并参加工作满l6年;大学专科毕业生,毕业并参加工作满l8年;中专毕业生,毕业并参加工作满21年并取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都发给每月7元的科技津贴费。
  根据人事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人薪发(1988)22号文件,和省黑人联字(1989)4号文件,从1988年12月起,全院护士都提高标准工资的10%。
  根据国家关于发放护龄津贴的文件和省黑工改办(1985)16号文件,医院从1985年12月起,对从事护理工作不同年限的护理人员发放了不同的护龄津贴:凡从事护理工作年满5年不满10年,每月3元;年满l0年不满15年,每月5元;年满l5年不满20年每月7元;年满20年以上的每月l0元。
  同时,根据省黑工改办(1985)17号文件,对从事不同年限的幼儿园教师也发放了教龄津贴,其标准与护龄相同。
  1992年5月1日起,根据国发(1992)15号,关于提高粮食统销价格的文件精神,补贴每人每月5元(包括离退休人员、抚血对象),同时从5月1日起,肉菜补贴每人每月增加4元。
  1992年l2月1日起,根据黑政发(1992)134号文件精神,每个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每月发燃料补贴11元。
  1992年1月起,调整医疗卫生津贴标准,按原保健费标准的2倍增加。
  1993年1月根据黑垦局文(1992)392号关于垦区科技人员有关待遇的通知,按职称学历和工龄,提高待遇标准,离退休人员随之调整。在职人员563人,离退休人员51人,每月增资3466.50元。
  1993年3月1日起执行房改补贴,每人按2%增加,从1993年末起按1.5%提出房改补贴。
  1993年10月,根据哈财发(1993)244号文件精神,没有集体供暖的职工冬季取暖费由原来30元增加到70元。
  1993年12月遵照调整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书报费、洗理费标准的通知精神,按每人每月20元标准执行。全院共689人(包括l30名离退人员)。
  1993年12月1日,根据黑政发(1993)131号文件,发放民用电价补贴,每人每月3元,共817人。
  工资制度改革后,对通过考试取得技术等级的工人,实行等级补贴。l993年46人;l994年52人。等级标准为高级工人l8元,中级工人l2元,初级工人6元。
  1993年1月,根据农总人发(1992)37号文件规定,为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l5元补贴。1995年1月,又按省直机关事业单位标准,为离休老干部每月每人发给l0元补贴。
  1993年12月起,按黑人字(1991)8号文件,对抗日战争时参加工作满70周岁的副厅级(含享受同级待遇的离休人员),每月增加51元的护理费。
  1996年7月又按黑老干联字(1996)4号文件精神,调整年满70周岁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1937年7月6日前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每人每月80元;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期间参加工作的离休人员每人每月61元;l945年9 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每人每月51元。
  1992年7月1日起,根据农总人发(1993)7号,黑垦文(1993)8号文件精神,对为垦区作出特殊贡献的王久章、孟繁盛、刘云洪发特殊津贴每人每月50元。王久章和孟繁盛同时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50元。根据农总人发(1995)20号黑人审字(1995)33号,王久章、孟繁盛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从1994年10月起,由50元增加为l00元,并终身享受。同时对科技人员实行年功津贴,每人最多不超8元,不足8元的每年加0.5元。
  从1995年起,根据政府口头通知,每人每月增加御寒费45元。从1992年开始,根据黑政审发(1992)57号文件,每年一次性发给职工30元防署降温费(包括离退休人员),并从1993年开始,每年一次性发给职工秋菜款40元。
  从1998年3月份起,按省政府和总局人事局,财务处联合通知,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0元补贴。1998年3月按黑人联字(1997)42号文件,女职工卫生费由原来2元增加到l0元。据黑局办文对3名纪委、监察工作人员,发放补贴,每人每月20元。
  1998年7月,根据农总人发(1998)37号文件规定,遗属补贴由每人每月80元增加至l40元。
  1999年,为149名科技分子和20名护士,增加了年功津贴和护龄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