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医院建设的准备阶段
第九编 文明医院建设
第一章 文明医院建设的准备阶段
文明医院建设的准备阶段
文明医院建设活动,始于1983年。先是在垦区范围内开展。当年11月,省卫生厅颁布《省级文明医院评比标准》,次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开。根据卫生厅的规定,医院必须在院容院貌、医院秩序、医德医风、医护质量以及经济管理几个方面达标。经过评定,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授予“文明医院”荣誉称号。
作为文明医院建设的预备性步骤,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鉴于医院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创伤,为改变脏、乱、差的现象,医院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考核;组织参观大庆职工医院和哈医大二院;学习讨论模范军医吕士才的事迹和省内《小崔寻诊记》的报道等等。这些措施有一定收效,但是还没有触及深层的问题。
1982年是整顿年。总局党委确定医院是总局的整顿试点单位之一。当年2月3日,《哈尔滨日报》发表题为《工人的儿子摔伤之后》的报道,批评了总医院在上年l2月6日的夜诊中,纠缠住院押金刁难病人的问题,并被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指责为见死不救的丑闻,引起全省震动,被称为“12·6”事件。4日省委书记、副省长王路明来院检查指导工作,责成院党委抓住这个事件,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和讨论,搞好整顿工作。6日总局党委作出《关于在全垦区就总局总医院见死不救的严重事件开展整顿医疗作风大讨论的决定》,并派出以副局长房定辰为组长的强有力工作组帮助医院抓好整顿。省卫生厅和哈尔滨市委办公厅也相继就此事件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卫生系统和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大讨论。
医院党委面对现实和来自上级领导以及报纸的批评,认为是切中医院的要害,抓到了根本。决定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根据总局党委《决定》的要求精神,开展全院性的大讨论,查处事件,整顿医疗作风,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全面整顿、综合治理,端正办院方向,更好地为垦区的建设服务。
在总局工作组的帮助下,2月10日召开全体党员和干部会议进行动员,在全院范围展开了大讨论。动员领导和职工共同查危害、挖根源、找差距、定措施,提高认识、转变态度、改进作风。在开展讨论的过程中,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振扬3月2日从北京回返总局途中,特意来院,召开了在哈总局直属单位领导参加的职工大会,就这一事件的性质、危害、办个什么样的医院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对提高医院干部、职工认识,推动讨论向深层次发展,认真搞好医院整顿,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近一个半月的学习、讨论和整顿,事实教育了领导和全体职工,认识到见危不救、见难不助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丑事。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对社会主义医院的性质认识不够,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头脑中扎根不深所造成。必须深刻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在提高认识、认清错误的基础上,有关主要领导和事件当事人作了深刻检查,并受到了行政记大过和行政警告等处分。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重申了方便病人有利抢救的原则,修订完善了急诊、抢救制度。尤其全院职工受到了教育,精神面貌、医疗服务作风大有改进,也为创建文明医院打下了基础。
全面整顿、综合治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整党整风。在对党员现状进行深入细致摸底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对党员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系统教育,组织党员认真搞好对照检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程度不同地有所加强。党委和各支部都认真地进行了思想交锋,揭摆了软弱涣散的表现和实质,增强了团结,提高了战斗力。在迎接十二大召开的日子里,由支部发起,党员带动群众,做了大量的有益于医院建设的好事。
穿插进行了单项整顿:(1)对职工意见较大的分房工作进行复查,对分配不合理的作了调整,对分到新房不倒旧房的予以罚款处理。(2)对私自拿用公家水磨石窗台板的十几名人员,追回原物并进行了经济处罚,对其中的党员干部加重处罚。(3)对一名犯错误停职检查8个月的党员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4)整顿劳动纪律,制定了《关于劳动纪律奖惩条例的若干规定》,并按规定对违纪者予以处罚,对有功者给予表彰奖励。(5)整顿公费医疗管理,试行了医疗费包干使用制度。(6)整顿院区环境和秩序,初步改变了卫生单位不卫生和脏、乱、差的现象。
在整顿的基础上,对机构进行了调整。按地方医院体制分设科,任命了l4名中层干部,充实加强了中层领导力量。年末对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
通过一年的全面整顿、综合治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当年院《工作总结》把它概括为三个明显好转,即党风明显好转、医风院风明显好转、院容院貌明显好转;两个有所提高,即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两个改善和加强,即党群、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改善和加强,后勤和基本建设工作得到改善和加强。1984年3月,总局党委整顿验收组对医院整顿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于4月13日予以验收,颁发了全面整顿验收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