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野生植物资源

第三章 自然资源

第三节 野生植物资源



  一、树木
  全县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南部、东部完达山区及其残丘漫岗上,种类以柞、桦、杨等天然次阔叶混交林为主,伴有少量的榆、黄波萝、水曲柳、胡桃秋等珍贵树种,松、杉不多见。天然林面积为119万亩,柞林面积84万亩,占70.6%,杨桦林面积35万亩,占29.4%,天然林木材面积量为613万立方米。
  1、乔木
  宝清县内以黄波萝、水曲柳、胡桃秋三大阔硬乔木为主要特产。
  黄波萝 生性喜光、喜湿润、喜肥土,所以大多分布在本县降水多、土质厚的山区阳坡。木质适中,伸缩性小,有光泽、花纹,是高级家具的好材料。皮干后为黄柏,是中药,果实可提炼甘露醇,可榨油,叶可提炼芳香油,根可入药,花是蜜源。
  水曲柳 多产在本县湿润,排水好土质肥的山脉阳缓坡,此木圆度好有弹性、纹理通直,是国家重要经济木材,可用造船舰、车辆、室内装修和高级家具。
  胡桃秋 多分布本县冷凉、土肥湿润海拔在400米以下的山谷、山坡下及平缓地带。木质坚硬致密,重量硬度适中,易加工、光泽弹性好、花纹美观,是上等木材。果皮、果核也入药,果仁制糕点,叶可制农药,皮可制染料。
  其它乔木如下:
  椴 分紫椴、糠椴二种,以紫椴质优,分布在东、西、南部山区。量大(在本县东方红、宝山、头道、六道、宝密等林场均有大量生产),经济价值亦大。
  白桦 木质细白坚硬。县内山区均生长。
  榆 木质硬,质较细,县内山区均生长。
  松 20世纪30年代前,在深山区数量较多,30年代后数量锐减到已不多见。
  柞 亦称橡。木质硬纹粗,木可作建筑材料、家具、幼叶可养蚕,县内各山普遍生长。嫩树皮可制胶,籽可酿酒、饲料、籽壳可制染料,柞树能生猴头蘑。
  杨 有青杨、白杨、黄杨之分,优者清代曾为贡品。
  柳 多生于河谷地带,大者可制器具,柳条可插篱,编篓筐。
  艳 质坚硬,成材可制家俱或建房用,各地山中亦有,数不多。
  2、亚乔木、灌木
  山杏 分布在浅山区,阳缓坡。
  山丁子 县内各地山区均有。
  山梨 亚乔木,历史上以梨树沟中居多,近年不多见。
  山里红 各地山区均有,以南部为多。
  柘 落叶灌木,木可以提取黄色染料,为“柘黄”。
  抱马子 亚乔木,又名野丁香,香气可防蚊蝇,木可制箱柜防腐,又可入药。
  水冬瓜 亚乔木,又名毛刺杨,可制音箱。
  茶条 落叶灌木,高六、七尺,可染衣,制手杖。
  槲 落叶灌木,高三、四尺。
  枸奈 木可制筷试毒,清时为贡品。
  腊条 灌木,可制工具把柄。
  苕条 编筐用。
  兴安杜鹃 又名达子香、映山红、灌木早春开花,花可入药,此外还有榛、刺五加、忍冬、珍珠梅(山高粮)、佛头花(王八骨头)、青楷子等,这些亚乔木、灌木有的可做小器具,有的可观赏。
  二、山菜、野果
  宝清山野菜、野果资源十分雄厚。山野菜、野果类常年产量达600余吨,每年仅采集20%,野果常年采集量仅为产量的50%,这些植物大部分产在东、南、西部山区。
  1、山菜
  黄花菜 又名金针菜,是有名的山珍,夏季产于山谷草原。
  广东菜 又名黄瓜香,幼时采集,是宝清县重要出口物资。
  蕨菜 蕨类植物,幼时采集供食,是县出口物资。
  猴头 是寄生柞树上的食用菌,营养丰富,与飞龙、熊掌、雪蛤并称为“北方四大山珍”。
  花菇 又名花睑蘑,分山花菇、草花菇二种。前者生长在林中,后者生长在草地,每年八、九月阴雨季生长旺盛。味鲜芳香,可与香菇、口蘑比美。
  榆树蘑 又名玉黄蘑生长在榆树上,肉质厚软、滑嫩鲜美,被称为“素中之荤”。
  元蘑 生长在椴树上,色微黄,肉厚滑润可口,纤维细嫩,每秋季本地山区大量采集。
  榛蘑 在榛柴丛中生长,鲜时味佳,秋季产量较多。
  松茸 生长在红松林中,一般在白露后采集,东部山区及人工松林中均可采到,是换汇率较高的商品。
  山木耳 生长在柞、榆、艳、杉木上,肉厚、色黑亮、质重脆滑,不仅是佳肴又有医疗价值,是纺织理发行业的保健食品。
  2、野果
  山葡萄 全县山葡萄资源总面积达82 000多亩,现仅利用50%,主要产地是东、西、南部山区各地,是本县葡萄酒的主要原料。
  猕猴桃 本地猕猴桃分枸枣、葛枣、元枣3种,以枸枣居多,多分布在土壤水分好的南部山区,是本县酿酒重要原料,面积61 000余亩,仅利用50%左右。
  山丁子 生长在山丁子树上的果实,可酿酒。产于南部山区。
  山里红 又名野山楂。味与山楂类似,形小,可酿酒。产于南部山区。
  山梨 形小味酸硬涩,过去北部山区较多,近年不多见,已改为人工家植。
  山杏 多生在浅山区,当地群众多采其嫩果食之。
  野草莓 俗名高丽果,味酸甜,可酿酒,生长山坡灌木丛中,已有改良为家种。
  灯笼果 俗名红姑娘,果型如红色灯笼,霜打后食味甜,可入药。
  托盘 类似草莓、味甘酸,在南部山区偶见之,可酿酒。
  胡桃 属木秋树果,果仁可食。
  榛子 榛柴棵果实,仁可食。
  橡子 柞树果实,仁可食。
  三、药材和草原资源
  1、药材 县内草药资源十分丰富,据医药部门勘察,共有190余种,总面积达254 000余亩。贮量达3亿斤左右,常年收购量仅达15万斤,仅用万分之零点五,大部分销往全国各地。主要药材有山参、五味子、刺五加、赤芍、防风、桔梗、地榆、百合、地丁、车前、甘草、杏仁、益母草、黄芩、柴胡、马齿苋、升麻、草乌、木贼、黑白丑、王不留行、威灵仙、苍术、独活、大戟、艾蒿、细辛、石花、荆芥、茵陈、黄芪、黄柏、莱菔、金银花、桑寄生、蒲黄、桑椹、大活、荠片、玉竹、葶苈、白头翁、刘寄奴、管仲、苍耳、地肤子、牛蒡子、瞿麦、扁蓄、苦参、申姜、藁木、虎骨、鹿茸、鹿鞭、鹿心血、鹿胎膏、鹿角、熊胆、蟾酥、满山红、仙鹤草。
  
  2、饲料 县属草场面积133.4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3.4%。可利用草场面积83万亩,占草场面积的62%,其中低平原区25万亩,占30%;平原区13.8万亩,占16.6%,山前漫岗区13.2万亩占15.9%,山区31万亩,占37%。
  全县草场可分4个等级:一等草场47万亩,占草场总面积35.2%。生长植物以小叶章为主,伴生苔草、芦苇及一些多年生禾本科杂草类,年亩产鲜草1100斤,主要分布低平原地区的东升、建平两个乡及山间沟谷地带;二等草场面积39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29.2%,主要以三楞草、大、小叶章为主,混生其它杂草。年亩产鲜草730斤,主要分布在山区沟塘河曲间的小平原地带,一部分尚未利用。三等草场6.6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5%,生长榛柴、蒙古栎、早新禾乌苏里苔草为主,伴生其它杂草。年亩产草500斤。主要分布在残丘漫坡地带及平原区的岗地上;四等草场40.8万亩,占草场总面积30.6%,生长蒙古栎、胡枝子、芦苇、混生乌苏里苔草、万年蒿和杂草。年亩产鲜草500斤,主要分布在山前漫坡地带,以上各类草场一年可产鲜草103 870 斤,同时本县饲草粗蛋白含量在10%左右,是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3、芦苇 县属芦苇面积29.7万亩,集中分布在七星河下游右岸的河漫滩上,年蕴藏量9~15万吨,为我省三大自然苇塘之一。县常年收购量为4 000~6000吨,丰富的芦苇资源,每年利用率仅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