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种植业

第二节 种植业



  一、烤烟
  宝清县农业种植烤烟始于大跃进的1958年,因不懂技术失败,1975年,请辽宁技术人员辅导。第一年有2个公社,4个生产队,共栽种面积240亩。这项生产上升很快,至1977年全县已发展到15 000亩。
      烤烟产量产值情况表
  表3-14



  1983年全县11个公社110个大队实栽烤烟面积22 496亩,亩产237斤,总产4764万斤,单价O.74元,总收入352万元。全县栽烟涌现出万元户17个,户收入7 000元以上者60个,其中万元房3个。亩产300斤以上者16个,亩收入300以上的单位16个,收入5 000元以上的107个。
  1984年,全县栽种面积30 006亩,产烟54 774担,1985年栽种31 600亩,产烟60 000担。
  全县栽烟历史久、面积大、收益最高的是夹信子乡徐马村,1983年40户栽烟850亩,总产221 508斤,总收入167 514元,每个承包户平均收入4 554元,为全大队每户平均增收289元,人均收入增加60.69元。
  青原乡永红村王世君,全家4口人承包烤烟60亩,人均收入1 875元,徐马村考烟承包户沈吉堂,全家5口人,4个劳动力承包67亩考烟,人均收入3 260元,一年包烟由穷变富。七星泡乡兴华村王善福,承包33亩烤烟,盈利7 351元,人均收入1 225元,被县政府授予农民烤烟技术员职称,朝阳乡红日村谢瑞增,包种一房烟,收入超万元。
  全县烤烟实行科学种田,科学管理,在品种上统一使用烟草公司引进的优良品种。适时育苗,用一早促两早;育苗要求,早壮、齐、足,方法全部推行芽播密封育苗,普遍执行假值育苗,按标准打好床,推广双膜覆盖育苗等。实行四防和三个进行,即防寒、防病、防高温、防烧苗;及时进行拔苗间苗,及时进行中耕松土,及时进行停水冻苗。
  移栽、选地、选茬切忌瓜菜籽麻地茬,强调2.7~3.0尺大垄单行,多带根土保成活,保证做到三带四不栽。
  夏管要做到“四个及时”,即及时查田补苗;及时中耕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打顶抹权,并严格按标准要求搞好建房、采收、烘烤、分级交售等环节。
  二、白瓜籽
  白瓜籽是窝瓜、角瓜、葫芦瓜等籽粒的统称。宝清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发展白瓜籽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县种植白瓜已有较长的历史,1976年全国白瓜籽会议在宝清县召开。从此,“黑龙江大白板”这个名字已与宝清结成亲密良缘,闻名遐迩。
  白瓜籽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宝清县多年来重视白瓜籽生产,从70年代初开始,播种面积与产量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下表:
  表3-15



  1984年全县涌现出永泉、三合等千亩以上白瓜籽专业屯,尖山子、七星泡、夹信子等万亩乡,各类多种经营生产“两户”发展到1 576户。这一年全县白瓜籽一项收入就为全县每一农业人口平均增收90元。
  1985年宝清县白瓜籽生产由1984年的6万亩发展到10万亩。七星泡、夹信子、朝阳、凉水泉子、尖山子等5个乡种植面积皆超万亩,有32个村超过千亩。全县收购白瓜籽660万斤。比1984年增加418万斤,居全省首位。仅卖白瓜籽一项就为全县每一农业人口增收42元8角2分。
  白瓜籽生产是一项易管理,收益大,见效快,有发展前途的经济作物。正常年景,一般垧产瓜4万斤以上,如果稍加科学管理,垧产瓜可达6至7万斤,按百斤成瓜出籽2斤半至3斤计算,仅瓜籽一项收入可达1 200元至2 000元左右。不仅支援国家出口换取外汇,而且也是增加集体收入和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1983年尖山子乡11个村,平均每户种白瓜4.4亩。全乡共种10 842亩,占总耕地而积的16.3%,这个乡的力明村,平均每户4亩瓜,全大队交售白瓜籽85 700斤,平均每户收入260元,人均收入57元。夹信子乡河泉村全村平均每人种白瓜1亩,年总收入为49 840元,为每人增收80元。尖山子乡东红村荣方元,种白瓜36亩,纯收入2 055元,一年就发了家。七星泡乡永安村农民常勤,种18亩白瓜,纯收入2 122元,人均收入265元,一年脱贫,所以宝清农民非常喜爱种白瓜。
  三、甜菜  宝清县1972年开始种植甜菜。1973年县糖厂收购加工,每吨单价60元,外加运输里程补助费。1979年甜菜提价,每吨80元,至1980年,因县糖厂扩建暂停生产。
      1972年至1980年宝清县甜菜生产情况表
  表3-16



  宝清县种植甜菜,一般亩产1.5至2吨。其栽培技术要点为: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水良好、5年以上未种过甜菜的麦地、亚麻、玉米地。最好进行秋翻,秋起垄。适时早播,地温上升到4~5度时,即应开犁播种。每亩保苗4 000株。合理施肥,结合整地施好底肥,深施条施农家优质肥,破垄夹肥,合成新垄,加强田间管理,小苗出齐后,一对真叶时疏苗,二至三对真叶时定苗。定苗后检查双株及时清苗,每次疏定苗时,都要与铲趟结合起来,做到三铲四趟,田间无杂草,秋后拔一次大草防病虫害,不拿叶。适时起收,气温低于5度时,即应开始起收,起收时应做到随起、随拣堆、随切削、随埋藏。覆土8~10厘米,入冬前再覆土10厘米,以免晒干损失。  四、亚麻  宝清县属于全省著名的豆麦产区,土质及气候条件等均适合于种植亚麻。  1980年县纤维板场改建成亚麻原料厂,从这一年开始在县内有计划地种植亚麻。情况如下:
  表3-17



  根据宝清县30年亚麻种植资料记载,十年六丰收,三年平年,一歉年。在黑龙江省来看是属于亚麻丰产区。
  种植亚麻经济效益高,利国又利民,生长期短,在田间只有75~80天,管理简单省工,播种后镇压一下就可以了,既不用铲,也不用趟,类似小麦的田间管理,但收获早于小麦不与农时争嘴,而且能养地,便于轮作调茬,利于来年丰收,投资较少,效益快,一垧亚麻投资500元左右,总收入可达1 700元左右,净收入1 200元。
  1985年亚麻每市斤收购价格O.54元,一等0.64元,二等O.40元,三等O.35元,四等O.26元。每吨补助里程运费O.20元。  五、芥菜籽  1982年按上级要求开始试种芥菜籽,获得较好的收成,证实宝清县适于芥菜种植,经济收入高.农民喜爱种。
  七星泡乡民主村一队种56亩芥菜籽。选种在土质肥沃的秋翻地种植的,抓住了播种、定苗、铲趟、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重要环节,收获芥菜12 043斤,平均亩产达到215.1斤,收入人民币5 366元多,用工数量247个,平均每个工目收21.73元。
  宝清镇良种场为了摘掉贫困帽子,响应县委号召,在全县首批种植135亩芥菜籽,总产22460斤,平均亩产167斤,收入ll 230元,为全村每户增加收入90元(全村125户)。
  十八里乡劝农村种11亩芥茉,由于适时早播,适时间苗,三铲三趟,精耕细作,收获芥菜籽2 820斤,平均亩产235斤,收入现金1 692元,创造了全县芥菜籽生产单产最高典型。
  宝清县芥菜籽生产丰收的经验和主要措施是:
  (1)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选择秋翻秋打垄的地块;(3)抓住谷雨前抢墒播种;(4)重施优质农家肥,精细点播,点后一次镇压保全苗;(5)二片真叶时间苗,三片真叶时定苗;(6)幼苗出齐后每亩打4至4斤1%的“六六六”粉剂;(7)适时铲趟;(8)当芥菜籽角有三分之二变成杏黄色时要适时早收。
      芥菜籽收购价格表
  表3-18


 六、野生药材家植  宝清县自70年代开始野生药材家植,主抓这一工作的单位是县医药公司和县联社的多种经营股,各乡供销社采购站设专职国药生产指导人员,负责全乡各村、队药材生产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种植较好的村屯有凉水泉子乡的东太村、西太村、凉水泉子村,十八里乡的劝农村、连丰村,万金山乡的兴国村,夹信子乡的徐马村等。
  1977年全县播种药材1 200亩,平贝170亩,党参210亩,黄芪200亩。这一年收购中药材720万斤,为农村筹集资金55万元。
  1983年种药材757亩.其中人参670亩,平贝86亩,党参1亩,收购药材金额达77 300元。
  1984年至1985年,由于价格低,成本高,药材生产领导部门的领导不力,野生药材家植工作趋下降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