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山脉岭峰

第九章 山脉岭峰

山脉岭峰



                 第九章 山脉岭峰
  东北三省山脉,除松花江以北及嫩江上游之大小兴安岭,系由外蒙古之杭爱山脉和肯特山脉迤逦绵延而东直达黑龙江口,东跨鞑靼海峡,直至库页岛为止,属于阿尔泰山系。其余则皆为昆仑山之余脉。由西而东,巴彦喀喇山、祈连山、秦岭、太行,再东为岱岳——泰山,再东跨渤海而辽东之千山,吉林之长白山。再北延伸至黑、吉两省交界处之张广才岭,黑龙江省之完达山脉,乌苏里江以东之锡赫特山脉等,则属昆仑山系。而张广才岭、完达山脉,又可总称为长白山之余支。旧《宁安县志》谓:“完达山,即接长白山正脉绵亘于吉省之东南部,其方向自西而东北走瑚尔哈河(牡丹江)与兴凯湖之间,达于混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之汇合口,其脉暗接于江省(指当时黑龙江省境,即北岸汤原、罗北等地)境内之东兴安岭山脉。其与长白山正脉衔接处,在老松岭以北一支绵延北走,其西为呼而哈(瑚尔哈,即今牡丹江)河支流之谷,其东南则穆棱河入乌苏里江发源处也。当穆棱河源东清铁道 (绥芬河至满洲里、哈尔滨至旅大,即今之中长铁路)由此通过, 迤而东北为察库兰岭,横亘于穆棱河左岸。当阿尔哈山以北横分为诺罗(即今挠力河——东流入乌苏里江),倭肯(西北入松花江)两河之源,其脉蜿蜒东北走,横亘于诺罗河左岸,松花江右岸之间,最东低落于混同江汇合处,为完达山正干。其至阿尔哈山,以东界于诺罗、穆棱两河流域之间者曰那丹哈达拉岭;越穆棱河雄奇于兴凯湖北岸者,名之蜂蜜山。”移据日人所纂《满洲地志》谓:“完达山脉亦与它山脉相似,富于森林,其北端倾斜之势甚缓,覆以槲树林,西端森林尤多,黑龙江之水岸共有二处


岩,危立江流,激冲山岭,甚为险峻云。此山脉之东端当黑,乌两江汇合处,向为赫哲部所居,其人衣兽皮,食鲜鱼,俗称鱼皮鞑子,所谓使犬部者是也。”
  据此,经过实地考证,自穆棱河发源之山谷起,迤逦而东北走向,牡丹江流域以东,兴凯湖以北,乌苏里江以西之山,统为完达山脉。完达山名称之由起,盖因穆棱与林口间有山及村名完达(满语,意为梯子),随之呼为完达山。完达山脉自西南而东北,沿穆棱河走向东北之支干为察库兰岭(即今鸡西之兰岭以东以北之山即是)。
  由鸡西一带之察库兰岭而东北至密山与七台河及勃利交界处之大山,名阿尔哈山;东北界予挠力河与穆棱河之间之山脉为那丹哈达拉岭,正北界于倭肯河与七星河之间之山脉为完达山正干,又称为安巴倭克里山。
  那丹哈达拉岭,自密山而东北,跨宝清东部,由虎林以北迤逦北上贯穿饶河全境,再北跨挠力河,山势低缓,至同江抚远黑、乌两江汇流处始止。
  饶河境内之山属于完达山脉东北支脉那丹哈达拉岭,《吉林通志》(卷二十二)又作“安巴依克特力山”。自里、外七里沁河发源地之神顶山与皮克山——即那丹哈达拉岭主山起,北至挠力河北之喀尔喀山、二龙山为止,共绵延130余公里,东西 70余公里。分布大小山头2000余个,以那丹哈达拉岭主山——虎林县之神顶山与本县之皮克山为最高。北部以老爷岭为主干,再北过饶宝公路最高分水岭——逮云岭,再北为佛力岭,直达挠力河边,东绵延至乌苏里江边,西达于里七里沁河,分支甚多。今据实地考查并参阅历史地图册籍,将有名之山具列于后。并将其历史曾用名及演化至今之现名及其语义分别加以注释。虽则如此,有名之山,不过 4~5%,无名之山仍为绝大多数,不能一一列出。
  兹将有名之山峰或岭顶,或砬子、丘岗详列如下:
  小南山 位于饶河镇南端,东滨乌苏里江,山有二峰,主峰大南山,海拔106米(详见本卷第十三章形胜小南山)。
  皮克山 位于县城西南直线50公里,五林洞西16公里。海拔 823.9公尺。为饶、虎、宝三县界山。共五峰组成,均在 700米以上。沁源(一零一)通向奇源,花砬子至小木营,公路绕经山之西麓穿过。该山尽被云、冷杉,间有少量红松、水曲柳、枫桦等。气极萧森险峻,为县内第一高峰。
  大鼎子山 原名伊克堆累山,赫哲语,意为老牛顶子,又写作大顶子山。位于县城西北19公里。山体西南东北走向,南坡陡峻,多


岩,北坡略缓。共有八顶,自西而东有石耳顶(577米)、瓦松顶(673米)、卷柏顶(760.6米)。东边有迎旭顶(769米),余无名。主顶古称制俄顶,海拔801米,为县内第二高峰。
  暄鹤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49公里。位于皮克山东南2公里,海拔793.5米,为本县第三高峰,系云、冷杉密集区由此迤而北,为那丹岭,迤而东北至秦琼沟以西之群山,统称为哈达拉岭。
  暴马顶子 (满语:铺木布扎山)因山脚多暴马丁香树得名。距县城西北直线38公里。位于石场四合顶子北。该山东麓为四合川发源地。海拔780.3米,为本县第四高峰。
  西大鼎子 距县城西北直线 28公里。位于关门嘴子村西北五公里。山势耸峻,海拔764.3米,为县内第五高峰。山南麓为饶佳公路经过之险峻处——摘星岭,共三峰。
  佛力山 (又名头道山或大头山。佛力,满语,意见卷二)。距县城西偏北直线31公里。居石场至通天沟公路西侧,为小佳气河之发源地。海拔709.6米,为县内第六高峰。
  大锅盔顶子 距县城西南直线40公里。位于皮克山东北,为里七里沁河支流参泉河发源地。海拔708米,是本县红松密布区,为县内第七高峰。东南起金山、西北为前花砬子。
  石苇山 因山上生长石苇而得名。距县城西南直线47公里。位于皮克山东南三公里,为山桃沟之南发源地,海拔700米,居第八位。
  四邦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29公里。位于小木营东南,为永幸正西之最高峰。是大带、大别拉炕两河之分水岭。海拔694米,为县内高峰之第九。
  玛发山 赫哲语,称虎为玛发。言此地为藏虎之处,距县城西北直线34公里。在佛力山西三公里,海拔654.7米,为县内第十高峰。
  英莪山 满及瓦尔喀语(意见卷二),距县城西北直线35公里。位于石场东北四合川源头正东,西与暴马顶子相对,海拔648米。
  曦山 清代曾名西瓜嘴子。距县城西南23.5公里,位于大别拉炕(镇江)村正南七公里。为庙岭以北之最高峰。海拔603.6米,为群峰拔起之秀,并非孤立之山。
  瑶台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24公里。位于永幸村东南六公里。为饶虎公路向阳永幸间之参松岭以东之最高峰。因其顶巅平坦如台,故誉为瑶台。海拔578米。
  旭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24公里。位于镇江村西南兀起之大山,俗称西大山。海拔 555.8米。因看日出早,故名。
  西邦山 距县城正西28公里。位于四邦山以北六公里,海拔496米。
  北邦山 距县城正西20公里。位于三十六拐之盘云岭正南,为一长形群山体,南与西邦山相连,东西绵延4.5公里,主峰北邦山,海拔354米。
  神鹿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26公里。位于镇江村南之苇子沟西,俗称苇子沟群山,因此处多鹿,古有神鹿传说得名。最高峰海拔314.3米。
  东庙岭 距县城西南28公里。位于向阳屯东南之北小七尔钦 (又叫北小七里沁) 河与弯弓河中间伸出之群峦,主山海拔262.3米。
  狐狸洞山 距县城西南33公里。位于北小七里沁河与外七里沁河之间,在五林洞东南六公里,为一群山体。主峰海拔298.5米。
  白虎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 34公里。位于细鳞河南,狐狸洞山北,东西绵延3.5公里,为一小群山体。最高山名自虎山,海拔276米。
  北五林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36公里。为五林洞东北面之群山体.主峰海拔319米。
  双凤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39公里。位于秦琼沟口西侧,南北二峰对峙,雄踞林莽之中,望之如凤故名。南凤山海拔240米,北凤山海拔244米。
  骆驼砬子 距县城西南直线34公里。位于五林洞西北,饶虎公路西侧之群山体,共有七座兀立之奇峰,峭壁嶙峋,甚为壮观,主峰似驼故名。民间有神话流传。(见本卷第十三章形胜)。又名吕祖砬子,海拔544.7米。
  金 山 距县城西南36公里。位于秦琼沟(红旗沟)北,居黑傻子沟与碧新沟两溪汇合处之三角地带,海拔543米。
  秦琼岭 距县城西南36公里。位于秦琼沟北,居黑傻子沟与碧新沟两河中间之群山体,南北长达八公里。主峰秦琼山,海拔575.1米。
  参松岭 距县城西南直线 23公里。山体自永幸村正南3~10公里,自永幸饶虎公路以西至向阳屯南白水河以北之群山,统称为参松岭,主峰在永幸村南三公里,名松岭头山,海拔450.2米。
  驼头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35公里。位于骆驼砬子西北,隔黑傻子沟西北与秦琼岭相对,海拔441米。
  白云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33公里。位于驼头山正北。该山南北走向,长五公里。十余个山头组成之群体。主峰有二,东西排列,海拔均为492米,俗谓之兄弟峰。
  威虎山 位于石场南一公里,距县城正西直线37.5公里。为一奇秀峻峰。海拔344.5米。
  东邦山 距县城西偏南直线25公里。位于西邦山东北。该山西为大别拉炕河支流四人班河,东为秃顶子沟发源地,北为大带河支流黄蘑沟之发源地,共十个山头组成,南北混为一体,主峰601米。
  鸡冠砬子 距县城西南31公里。位于骆驼砬子东北 2.5公里。因山峰似雄鸡冠而得名。海拔391.6米。
  庙岭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34公里,位于秦琼岭西北,为七里沁河支流南参泉河与大别拉炕河发源之分水岭,西北东南走向,共七个主要山头,南与秦琼岭相连,主峰465.2米。
  九龙山 距县城西偏南33公里。位于庙岭山东北三公里。亦为大带及大别拉炕河发源地,南北走向,绵延六公里,共有三峰,主峰海拔 467.1米。因民国初年有胡匪帮名“九龙”,曾扎寨于此故名。
  五加山 距县城偏西南直线 22公里。位于彭祖山东北二公里。东靠饶虎公路,海拔457.6米。
  垒 山 距县城正西15公里。位于老大带村(现称垒山村)西南四公里。东西迤逦成岭,主峰海拔460.5米。
  吉叶山 距县城正西36公里。位于逮云岭南,老爷岭北之群山。南北绵延八公里,主峰海拔436米。
  老爷岭 距县城西南直线36公里,位于九龙山西及西北,南北绵延十余公里,为庙岭山向西北延伸之脉。北与逮云岭相接, 主峰老爷岭为大带河南源——松鼠沟之发源地。海拔385.1米。
  孔雀岭 距县城西南直线19公里。位于大带——永幸公路东,大、小别拉炕河之间,东到镇江村北点将台,东西狭长14公里。南陡北缓,永幸至大别拉炕公路沿山南麓脚下通过,群山集聚,混成一体。因该山岭中部多孔雀石故名。主峰孔雀山(又名腰子山)海拔409.3米
  彭祖岭 距县城西偏南直线20~22公里。位于大带——永幸公路以西,大带河支流黄蘑沟与大别拉炕河支流秃顶子沟以东,南北绵延11公里。主峰彭祖山,海拔580 米。为小别拉炕河发源地。
  尖 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21公里。位于大带——永幸公路中接点之彭祖岭东,为一突起之尖山故名,海拔398米。
  秃顶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23公里。位于永幸村西北四公里。座落在秃顶子沟北,因山顶圆秃,故名。为彭祖岭第二高峰,海拔472米。
  西苏穆罗山 又名房柁山,距县城西15公里。位于县城正西及西南,大带至永幸公路以东,小别拉炕河以北之群山。因乌苏里江东岸,被沙俄侵占,原有山峰名苏穆罗山,与江西岸该山相对,故谓西苏穆罗山。主峰房柁山,因该山土质肥沃,树高且直,多出房柁材,得名。为西南岔河之发源地。海拔603.1米。
  点将台 距县城西南直线20公里。位于镇江村正北,为一嵯峨崛起之石崖,西北绵延与孔雀岭相接,山峰高海拔100米。
  西白桦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27公里。位于西南沟河与桦树川之间,东西绵延四公里,南北三公里,为一群山体,主峰海拔462.2米。
  石头窝子山 又写作石头卧子,距县城西北直线12公里。位于大带与关门嘴子两河交汇点之西。为一低矮群山体。主峰海拔274米。
  太平岭 距县城西北13公里。位于关门嘴子河东岸,为一狭长浅山,东西绵延三公里。主峰海拔151米。
  黎明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13~16公里。位于大通河乡永明、永合村西,为西苏穆罗山之东南支,自成为一小群山。主山为永明山(俗名高丽山)。海拔135米。
  曼葛莫山 赫哲语,柞树之意。又名北老爷岭。距县城北至西北直线13公里。东西绵延为一长岭,共10公里。多生长杨、柞、桦等杂树,主峰曼葛莫山海拔349米。
  烽火台 距县城偏西北直线16公里。位于小南河村东一公里,为一小锥形山,似古之烽火台故名。海拔136.5米。
  坨窑山 因昔曾有人在此烧炭,又一说该山脊蛉似驼腰故名。距县城西北17公里。位于大带河北,关门峡谷南与大鼎子山南北对峙,浑然自成一体,东北西南走向,绵延十余公里。主峰海拔630.5米。
  岔 山 距县城西偏北直线15.5公里。位于坨窑山东南端,西与坨窑山相连,岔出一支,自成一体,故名岔山。海拔423米。
  龙泉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30公里。为小安河、西川河、蛤蟆河兰水之分水岭,南北东西各七公里,构成一个浑一的山体。主峰东北有泉,名龙泉,故名龙泉山。此山为大鼎子山以北至挠力河边唯一高峰,海拔448.6米。因山顶设有三角点,俗称大架子山。
  枫桦顶子 距县城西北直线33公里。位于饶抚公路及小佳气河以西,佛力山西北三公里,英莪山东南四公里,山多生长枫桦故名。海拔626米。
  盘云岭 距县城正西24公里。位于矶踯躅河以东,大带河以北三十六拐之群山。主峰盘云岭,海拔366.4米。
  四合顶子 距县城西偏北直线36公里。位于四合川正西,石场正北6.5公里,主峰456米。
  北带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22公里。位于小大带河以北,东西绵延七公里。呈带形长岭,主峰北带山,海拔403米。
  青云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12公里。位于大通河西南,为西苏穆罗山东南歧出之群峦,海拔168米。
  南岔山 距县城正西11公里。位于西南岔河与大通河之间。为西苏穆罗山东北支歧出之浅山群。主峰海拔243米。
  豹岭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35公里。位于小佳气河以西,南起英莪山向东北延伸,至四道沟,12公里,为小佳气河支流二道沟及三道沟之发源地。山头高程多在400—600米之间。主峰豹山,又名西南沟山,海拔646.3米。
  古奇穆吉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28公里。为大带河北支流矶踯躅河与关门嘴子河支流桦树川及小佳气河之发源地。分东西二山。西峰577米,东峰534米。
  摘星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26.5公里。南起西白桦山,北接西大鼎子,南北绵延六公里,为关门嘴子以西之屏障。主峰摘星岭,海拔571米。
  东北岔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29公里。与西大顶子同脉,因向东北延伸之侧支故名。南北走向,绵延七公里,为关门嘴子河及小佳气河支流——鹿角沟及小安河源——青石沟之发源地。主峰东北岔山,海拔485米。
  狐仙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28公里。位于狐仙沟西北,西与东北岔山相连,主峰狐仙山,海拔384.4米。
  屏岭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25公里。位子大鼎子山西北坡,拂云岭以北,关门嘴子河及青石沟之间,为群山体,是小安河的发源地。俗称关门嘴子后堵,南北绵延五公里,高峰有二,南峰海拔331米,名屏岭南山;北峰海拔327米,名屏岭北山。
  青石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33公里。在小佳气河东,界于羊角沟与太平沟之间,东西横亘八公里,主峰青石山,海拔325米。
  鹿角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34公里。位于鹿角沟与羊角沟之间,是青石岭向西延伸之南支,主峰鹿角山,海拔376米。
  一盘磨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25公里。位于小安河北支流青石沟与西川河之间,该山东起柳兰屯,西至龙泉山,绵延七公里。主峰一盘磨山,海拔265.1米。
  剑 山 原名克里费山,位于县城北偏西20公里。当小安河与西川河之间,又名偏江砬子,主峰海拔239.5米。
  柳兰山 因该山多柳兰故名,原为克里费山西端。位于县城西北24公里。为一群山体。主峰海拔313.2米。
  三人班山 距县城北偏西直线24公里。位子西川河与大班河之间,居三人班村西北,东西绵延五公里。主峰海拔258.7米。
  楛矢山 因该山多茶条槭,古代用以制做箭杆——楛矢故名。距县城北偏西31公里。位于大班河和蛤蟆河之间,居饶河农场场部所在地——欣城西,绵延七公里,南北10公里,成为一大山群,主峰楛矢山,海拔264.7米。
  蛤东山 距县城北偏西直线34公里。位于东半截河与蛤蟆河中间,为一连绵的浅山群,广袤各七公里。主山海拔152.2米。
  白桦山 距县城西北23公里。位于关门嘴子河支流西南沟与桦树川之间,为东西走向之群山,主峰海拔394米。
  东鹰岭 位于蛤蟆河与老鹰沟之间。距县城西北直线36公里。为老鹰沟以东之群山,自龙泉而北自成体系,南北走向,长达七公里。主峰东鹰山,海拔318米。
  卧牛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41公里。位于老鹰沟中游东部,新村西南一独立大山,形似卧牛故名。共四峰,主峰卧牛山,海拔367米。
  青鹰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39公里。位于老鹰沟西,南北成岭,主峰状如老鹰故名鹰头山。海拔439.4米。
  蛤蟆河子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36公里。居蛤蟆河子屯北,为一独立山体,海拔202米。
  狍子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29.5公里。位于西川河源之北,大班河源头之西,蛤蟆河源之南,东西绵延五公里,为一矮山群。主峰狍子山,海拔261米。
  龙 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40公里。由青鹰岭南端迤逦而西,转而向北延伸,山势叠曲盘绕似龙故名,小佳气河沿山西麓北流。主峰龙山,海拔262米。
  东南沟 山距县城西北直线30公里。南起东北岔沟,北至鹿角沟,西临小佳气河,南北长六公里,东西五公里,为一群山体,是小佳气河支流小东沟之发源地。主峰东南沟子山,海拔466.3米。
  太北岭 因位于太平沟北故名。距县城西北直线36公里。东与青鹰岭相连,居富裕河与太平沟之间,西临小佳气河,东西逶迤成岭。主峰太平山,海拔363.9米。
  东长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40~46公里。位于小佳气河西侧,西以半截河为界,南起五道沟,北与四峰山相连,共绵延11公里,为县内岭之最长者,故名东长岭。南与艾虎山相接,南高北低。南部最高峰为长岭山,海拔431米,中部最高291米,余均在200~250米之间。
  西长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 40~48公里。大佳气河源头以东, 半截河以西之山群,东西宽5~6公里,南北延伸11公里。主峰一棵树山,海拔398.4米,距县城西北直线44公里。
  前塘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46公里。北延伸至前塘为低矮岭岗,最高前塘山,海拔153米。
  榛鸡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46~53公里。位于大叶子沟源及东南沟河与小烟筒沟之间,东南西北走向,绵延10公里。主峰海拔361.4米。
  富春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50公里。东濒富春河,西临大佳气河,南与西长岭相接,南北走向,绵延八公里。主峰海拔295米。
  高丽山 因前有朝鲜人在此山下居住故名。距县城西北直线50公里。位于大佳气河东南,居大佳气河与半截河之间,为一独立山体。主峰海拔295米。
  四峰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50公里。与高丽山东西相峙,西起半截河,东达小佳河村南,西高东低,东部为一低平岗峦。主峰西有郑家大山,海拔297米,中峰名西山,海拔244.9米。
  堪达岭 距县城西北偏西直线44~52公里。位于大叶子沟发源之北,大佳气河发源之西,又是西丰东南沟河之发源地,纵横各八公里。主峰堪山达,距县城西北直线45公里,海拔498.1米。
  貂 山 原为紫貂产地故名。距县城西北直线52公里。位于大叶子沟西,紫貂河以南,西南接大牙克岭,为一群山体。主峰貂山,海拔397米。
  红 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45公里。位于大叶子沟发源以南四合川以北。系大叶子沟之发源地,东西八公里。主峰红石砬子,海拔494.9米
  飞鸢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47公里。南临四合川,西濒大叶子沟,为一群山体。主峰海拔417.8米。
  石砬子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50公里。位于大佳气河中游之西,东塘山西北 2.5公里。海拔265.8米。
  猞猁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50公里。位于大佳气河西支流柳根河之北,西以西风沟河源与堪达岭相接,广袤绵亘九公里。主峰海拔432米。
  小扒皮岗 距县城西北直线54公里。位于大佳河村之西,南北 2.5公里,东西五公里,为一浅山群。日伪曾于此地剥除地表层修筑公路故名。最高海拔126米.
  大扒皮岗 距县城西北直线54公里。位于小扒皮岗西,居大佳河乡之永前、永富、永胜三村之西,山里乡以东为一浅山群,东西绵延六公里。最高海拔155米。
  山里大岗 距县城西北直线59公里。位于山里村之西,西丰乡五道桥之东,为一浅山群,东西绵延七公里。最高山在五道桥村东北,海拔 166米。东部延伸至山里屯北名宝顶山,海拔134.4米。
  二道岗 距县城西北直线62公里。位于山里屯西北二道岗屯之西北,东西绵延为一岗峦,最高海拔132.9米。
  三道岗 距县城西北直线66公里。位子二道岗西北,南起西丰,北至小菜根河,东西宽五公里,南北绵延10公里,为一浅山群。最高山为三道岗山,海拔217.9米。
  七星山 又名西勒喜山。距县城西北直线69公里。因居于七星河注入挠力河之汇合口故名。位于挠力河东南岸,南起鱼丰、联合,北至小根菜嘴子,东北西南绵直13公里,为一浅山群。最高山海拔175米。
  驼腰子山 距县城西北60公里。位于西丰与驼腰子屯之间,为一岗峦群。最高山海拔140.5米。
  大牙克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52公里。位于西丰东南沟河以南,大叶子沟以西,南起大牙克河与七里沁河汇流处,北至西丰,西南东北走向,绵延27公里。主峰大牙克山,海拔 382.3米。
  北荒上山 距县城西偏北53公里。位于柳兰河东岸,西接大牙克岭。海拔367.3米。
  前花砬子山 距县城西偏南直线44公里。位于大锅盔顶子之西北端,居参泉河与里七里沁河汇合之南。海拔409.3米。
  那丹岭 距县城西南直线47公里。南起皮克山,东北隔仙雀河与锅盔顶子相对,西至里七里沁河为限,纵长11公里。主峰皮克山(见前)。
  花砬子山 因山石嶙峋似花故名。距县城正西直线42公里。南起参泉河,北迄威虎山,共长14公里,为二道河子的发源地。主峰北花砬子,海拔561.7米,花砬子449.2米。
  猎人岭 距县城正西44~50公里。位于二道河南北二源之间,由花砬子岭中部向西延伸一支横脉,东西绵延七公里,东高西低。最高峰为东部之猎人峰,海拔 359.9米。西端公乐山,海拔258.7米。
  艾虎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39公里。为四道沟与半截河之发源地,南接豹岭,北连东、西长岭,为一群山体,纵横各六公里。主峰海拔431米。
  青鼬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45公里。位于大佳气河支流西南沟河与柳根河之间,西接堪达岭,为一群山体,南北东西各长五公里。主峰海拔414米。
  金顶山 距县城正西直线57公里。位于里七里沁河与二道河中间,系由花砬子岭向西延伸之余脉,东西11公里,南北七公里。最高峰海拔256米。
  大坝北山 距县城正西直线56公里。位于里七里沁河东,大牙克岭南端,海拔279.7米。
  武士山 远望如佩带盔甲之赳赳武士故名。俗名石场南大山。距县城正西直线45公里。位于石场通往老永乐公路之西,四合川以南,二道河以北之山脉,东西长九公里,南北七公里,为一山群。主峰海拔533米。
  饶力葛山 本作挠力葛山,满语,图画之意。俗称西丰嘴子山,距县城正北直线48公里,挠力河下游之南岸,为一低平丘岗,最高海拔125米。
  新兴洞山 距县城正北偏东直线39公里。位于东半截河以东,东距乌苏里江二公里。为一独立之低平岭岗,东西横亘九公里。最高为新兴洞西山,海拔126.8米
  西通山 距县城正北直线33公里。位于西通西北,距乌苏里江岸六公里,为一低平浑圆形山体,南北东西各七公里。主山海拔178米。
  诺罗山 距县城北偏东直线61公里。位于挠力河与乌苏里江汇合口以北 2.5公里。东滨乌苏里江,即东安镇之后山,纵横三公里为一群山体。最高峰海拔 184.1米。因挠力河原名诺罗,东安镇明朝为诺罗路故名。
  斯莫勒山 距县城偏东直线64公里。位于勒山(解放)、和平屯南,东西绵延九公里,为一横亘山岭。主峰斯莫勒山,在勒山屯西之龙山洞东南,山高海拔333.4米。
  喀尔喀山 满语(意见卷二)。距县城正北直线61公里。位于挠力河北大板屯南,明山屯北,西北东南绵延成岭,长九公里,东隔大兴沟与斯莫勒山相接。最高峰海拔363米。
  芦葫山 距县城正北直线60公里。位于葫芦沟西,南北成岭,中段约束形似葫芦故名。主峰葫芦北顶,海拔209米。
  石人山 距县城正北62公里。西南与大孤山相距1.5公里。为一低矮峰峦,纵横1.5公里,山上有巨石似人故名。山高海拔125米。
  大孤山 距县城正北直线60公里。位于葫芦山西,为一凸起之孤山,南歧为二短岭,位于大孤山屯之东,主峰海拔240.2米。
  小孤山 距县城正北直线56公里。位于大孤山南二公里,东北与葫芦山相接,东南邻南大孤山,主峰海拔112米。
  南大孤山 距县城正北直线54公里。位于挠力河北岸,葫芦山南,为一小山群。主山海拔175.4米。
  菰 丘 距县城正北直线65公里。位于挠力河北岸之大孤山北,阿加拉河上游拐弯处之南岸。为一突起小峦,海拔117米。
  二龙山 距县城正北72公里。位于别拉洪河南岸,二龙山村西北,东西成岭,绵延六公里。最高海拔241米。
  狼 山 距县城正北直线57公里。位于挠力河北明山村西二公里。为一孤立圆山。因此地多栖狼故名。海拔121米。
  四平山 距县城北偏东直线72公里。位于阿布胶河与别拉洪河之间,平东村(原四平屯)东北,为一低矮丘陵,最高海拔126米。
  平顶山 距县城北偏西直线57公里。位于挠力河北岸,靰鞡草河东,为一方形缓坡平岭,南北东西各三公里。最高海拔122米。
  翠屏山 距县城北偏西直线63公里。位于胜利镇之南,西、北二面,为一拐形尺断续山岭,形似屏障,故名翠屏山。最高西屏山位于胜利镇之西,海拔225米。
  黑莱营山 距县城北偏西直线64公里。位于阿加拉河西岸,翠屏山以东,因山多柞树,本世纪三十年代曾有人于此开展木耳生产故名。山高海拔238米。
  鹭鹚山 距县城北偏西直线67公里。位于黑莱营山北,隔阿加拉河与菰丘相对,为一凸起之孤山,海拔201米。
  老迟山 距县城北偏西直线70公里。位于民主前山正南,南北成岭,狭长五公里,东西宽二公里,为一独立之小山体,南与鹭鹚山相对。山高海拔281米。
  前 山 距县城北偏西直线74公里。北起别拉洪河,南抵别拉音河,由北而南绵延10公里,东西宽1.5公里,为一狭岭。最高山为狐仙洞山。海拔245.3米。
  富阳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62公里。位于靰鞡草河西,平顶山西北,西南山南,为一独立之小山群,阔长各二公里。山高海拔208米。
  西南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65公里。位于富阳山北,翠屏山西,为一弓形长岭,西南东北走向,绵延10公里。因此地1956年前,荒无人烟,位于民主村之西南方向,故名西南山。最高山海拔262.5米。
  鹳云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69公里。位于西南山西北,系由西南山向西延伸之一小山群,多槲、杨、常栖鹳鹤,俗名小老等窝。主山海拔148.9米。
  老等窝 距县城西北直线69公里。位于鹳云山西五公里。东西两丘岗,屹立于草泽中,岗上丛生杨、柞、桦树。春夏多有鹳鸟及鹤来此营巢繁殖。因鹳鸟多立于浅水中捕食鱼类,俗称“老等”,故该岗名“老等窝”。东岗海拔高123.2米,西岗110.3米。两岗相距一公里,东西相对。
  喜春山 距县城正北62公里。位于葫芦山北二公里。居喜春河西岸,为一独立之圆形山,海拔172米。
  小李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64公里。位于挠力河北富阳山西四公里。原为沼泽中屹立之圆形
  孤丘,现已垦为耕地。小山居于平野之中,昔有李姓人于山前垦植故名。山周不足一公里,山高海拔128米。
  双 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80公里。位于别拉洪河南岸,连环泡之西,鹳云山正北11公里,为平泽中凸起之两小山体。西山海拔103米,东山100.8米。因远望二山相对,中有余脉相接,故俗谓双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