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鱼类

第八章 鱼类

鱼类



                 第八章 鱼  类
  本县地居乌苏里江中游,河川交织,泡沼星列,鱼产较多,具体可析分为江海洄游性鱼类及江河泡沼所产之淡水鱼类二种。兹特依照纲目科属细列如下:
  一、圆口纲
  (一)七鳃鳗目
  1.七鳃鳗科
  日本七鳃鳗又名七星鱼。长 380毫米,光滑无鳞,圆形,灰褐或灰黄色,二侧各有七个鳃孔。食浮游生物。五年长成鱼。味美可食。本县江河有之。
  东北七鳃鳗 长388毫米,背灰绿,腹部琥珀色。余同日本七鳃鳗。
  二、软骨鱼纲
  (一)鲟鱼目
  1.鲟鱼科
  鲟鱼 又名史氏鲟,俗名七里浮子。似鳇而小,吻突出,无鳞,侧有骨质鳞,背有骨质鳞甲11—17个。栖江河深水处,食无翅昆虫及小鱼,长可达二米。本县江中有之。为东北名贵鱼种。
  鳇 似鲟而大,吻呈三角形,背有骨质鳞甲10—16个,侧长鳞甲30—46枚。生活习性同鲟,最大体长可达三米以上。鱼籽圆如绿豆与肉皆属名贵。
  (二)鲱形目
  1.鲑 科
  大吗哈鱼 即鲑鱼,系满语戴伊玛哈之音转。江河生,游入鄂霍茨克海及日本海生长3—5年开始洄游乌苏里江交尾产卵。本县每至白露至封冻前为鱼汛期。大吗哈鱼为世界名贵鱼种。鱼籽红如玛瑙,粒大如豆,为高级滋补品。
  


罗 一名巨鳟,见《盛京通志》,系满语哲罗伊玛哈之简称,伊吗哈为鱼之通称。体长可达二米。生活在冷水中,食昆虫鱼类。为东北名贵鱼种。皮可制鞋。
  细鳞 通体青灰,鳞小而有黑斑点,体长可达半米。生冷水中,山涧多有之。
  鸟苏里白鲑 俗名雅巴沙,又名兔子鱼。脊青灰,腹白,因眼大且红圆故名。体长可达360毫米。生冷水中,食幼鱼。
  短颔白鲑 类同乌苏里白鲑,颔短,为中小型鱼类。
  2.茴鱼科
  茴鱼 俗名斑鳟子或斑撑子。体长 92—220毫米,背紫黑色,体侧有黑斑。栖山洞冷水中,食昆虫小鱼。肉鲜美。
  3.狗鱼科
  狗鱼 体长可达 800毫米,脊青腹灰白,通体有黑斑点,牙齿锐利故名。生江河中,食昆虫及幼鱼。
  4.鲤 科
  鲤 有青黄二种,大鳞。县内江河多有之。味美。
  油鲤 金黄色,背隆起,俗名罗锅鲤鱼。体多脂,肥美。为乌苏里江名产。
  镜鲤 原产欧洲。似鲤,唯脊、胁、腹三条大鳞,余无鳞。形同鲤。八十年代引入本县,人工养殖,逸为野生。
  红鲤 原产江南。红鳞。八十年代引入本县,人工放养,现逸为野生。
  红鲫 原产南方,苏联有引殖,现逸为野生。
  花


 土名花鲚公。体长250毫米,似斑鲳,体小,唇厚下卷。
  斑


 土名重唇,因双唇而得名。体长 600毫米,背隆起,有尖锥硬脊鳍刺,脊青腹白,有黑斑点,似花鲳而大。
  华鳈 又名东北鳈。通体乌黑色。体长 110毫米,体侧有四条宽点横斑,俗称黑老婆或黑老头者是也。
  蛇鮈 俗名船丁子。体长300毫米,圆柱状,银白色,头粗尾细似钉故名。
  麦穗鱼 体长100毫米,体似花


无斑,小型鱼。
  棒花鱼 土名爬虎鱼。中小型鱼,与辽河以南之棒锤鱼异。
  鲩 即草鱼,草根是也。似鲤而色灰白,体长可达1.5米。江中有之。
  鳡、俗名鳡条。长可达 1.5米,通体青黄色,胸侧闪金光。以小鱼为食,善跳跃。乌苏里江及挠力河品处多有之。
  银鲷 俗名黄姑鱼。体长270毫米,中小型鱼,侧鳞泛黄。江中有之。
  鲫 又名鲋。生江河中,因河床土质不同而色异,生挠力河者脊黑腹红,生江中者色银白。
  鳙 又名花鲢。系内地鱼种,七十年代引殖本县,现逸为野生。
  鲢 即白鲢。本地鱼种,俗名胖头鱼是也。生江河中。
  鳑鮍 俗名葫芦子,一名胡罗。通体银白,似鲫而小。江中多有之。小型浮鱼。
  兴凯湖鳑鮍 形同鳑鮍,背银白。
  鳊 俗名鳊花,为本县名鱼“三花”之一。体长 400毫米,头小鳞细体扁色银灰。江中有之。
  鲂 俗名法罗,为乌苏里江“五罗”之一。又名三角鲂。体似鳊而鳞略大,脊黑腹铅灰,体长可达600毫米,肉丰肥。
  翘嘴鲌 俗名岛子鱼。嘴上翘,体长可达900毫米,通体银白。浮层鱼,江中多有之。
  蒙古红尾鲌 俗名红尾。似岛子鱼而嘴不上翘,长600毫米,多刺。
  


条 俗名白漂子。体长200毫米,长扁形,银白色。食浮游生物。为小型鱼类。
  雅罗 俗名雅里红,满语,五罗之一。体长120毫米,小型鱼类。秋白露来岸。
  鲭 俗名青鱼或青根。体长1 000毫米,形似鲤,大鳞,灰黑。生江河。为大型鱼类。
  拟红捎鱼 形同红尾,江中有之。
  条纹拟白鮈 形似花


,无斑,中小型鱼。
  兴凯颔须鮈 因颔下有须故名。中小型鱼。
  犬首鮈 类同上。
  东北颔须鮈 类同前。
  真


 俗名柳根。生山涧中。长120毫米,小型鱼,刺软,鲜美。
  东北湖


 体小,似真皱而有异。
  长尾


略同湖鲅而尾略长。
  尖头


 头略尖。
  红鳍


 似翘嘴鲍略小,尾赤色。
  尖头红鲌 似红鳍鲍而嘴尖小。体略小。
  马口 似唇鲳,嘴扁阔,体侧有青灰横纹,中小型鱼。生江中。
  5.鳅 科
  泥鳅 又写作鰌。体长200毫米,条形无鳞,黑棕褐色。生沼泽中。
  东北薄鳅 土名扁担勾。体略小,背灰绿腹浅黄,有十一条横纹。生态同泥鳅。
  黑龙江泥鳅 又名吉林巴鳅(见《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八须拟鳅 长230毫米,背灰绿或棕灰,侧腹浅黄色。县内有之。
  6.鮠科(鲿科——《中国动物图谱》)
  黄颡 俗名嘎牙子或赶鸭子。无鳞,最大长200毫米,黄褐绿花色。江河处多有之。
  青鮠 又名乌苏里鮠(《中国动物图谱》),即大型嘎牙子。体长300毫米,形态同上。
  乌苏里鮠 名牛尾巴鱼。似黄颡而体长,无鳞,色黄绿,后部偏黄,长达 600毫米。江中多有。
  7.鲶 科
  鲶 无鳞,全体黑褐绿色,长可达 1 500毫米,腹尾鳍相连,亦有背青褐色者。江河泡沼均有之。
  


又名六须鲶,又鮠也,


音怀,似鲶而大,长可达二米,近代生物学界将鮠另立科目,故鮠、


离析,


从鲶科。江中有之。食鱼类,肉可食。
  8.鮨科
  鳜 本地名鳌花。体长可达 700毫米,脊具针刺,头大,齿尖,细鳞,遍体青灰绿色,腹浅白,有黑斑纹,尾鳍圆。为上等鱼类,味绝佳。食幼鱼。乌苏里江及挠力河有之。
  鲈鱼 似鳜体狭长圆形,本县原无此种,1984年于二姑娘通处捕到。撰者于自由市场采集有标本,体长450毫米,重1.4公斤。
  9.刺鱼科
  刺鱼 体长60毫米,脊有九尖刺鳍连臂鳍,全体藻绿色,侧银白色。生山涧溪流,冬季群集江中,春日溯河产卵,1959年春于挠力河口捕到四万余斤。
  10.鳕 科
  江鳕 即山鲶鱼或花鲶鱼。无鳞,体长350毫米,全体青灰黄色。生江中。
  11.鳢 科
  乌鳢 俗名黑鱼。本县江河有之。
  (三)虾虎鱼亚目
  1.塘鳢科
  鲈塘鳢俗 名山胖头。头口皆大,小鳞,全体青褐色,体长 150毫米。生沼泽池塘中,虽冻僵不死,春季冰融复稣。食昆虫。
  (四)杜父鱼亚目
  1.杜父鱼科
  中杜父鱼 体侧浅灰色,后半部三条黑褐色横纹,各鳍有小黑点,体长 170毫米。耐寒,底栖鱼类,江中有之。
  以上本县鱼类共二纲四目十四科,六十四种。其中红鲤、红鲫、鳙,镜鲤四种系引进外来鱼种。余均为本地野生鱼种。其中青鱼、拟赤梢鱼、银锢、鳃、唇


、花


、麦穗鱼、条纹拟白钩、兴凯颔须鮈、高体鮈、华鳈、棒花、蛇鮈、鳊、鲂、


条、红鳍鲌等,原属鲤科,近年黑龙江省水产科研所将其列入鲈科,因鲈鱼为鲳科鱼类,本志依据《中国动物图谱》及《黑龙江鱼类》仍将其归并鲤科范畴。仅此以说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