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企业简介
第三节 企业简介
第三节 企业简介
一、丝绸厂
1986年,丝绸厂为大庆市生产白纤布。经过3年生产,到1988年,共生产白纤布 97 000米。完成产值171万元,实现利润5万元。1989~1994年因产品无销路,企业连年亏损。1995年,企业停产,职工放长假。1998年,企业出售给宝利炭化物公司。2004年丝绸厂企业并轨。
二、服装厂
1986年,县服装厂是集体企业,位于新华路中段,占地面积3 600平方米。有职工 90人。主要生产制服、西服、劳保用品、童装等,除给百货批发生产部分服装外,还为佳木斯市服装厂加工棉工作服。1989~1992年,主要生产绣花被面、童装、校服。年均加工量在 4 500件左右。1995年,由于活源不足,停产,两个零活车间承包给个人经营,门市房出租。1999年,企业整体出售给县一建公司,建居民住宅楼。
三、亚麻厂
亚麻厂前身是县纤维板厂,1986年改建亚麻厂,生产混合纤维。1987~1989年产值52万元,利润4万元。1990年,企业管理不善,造成亚麻垛两次着火,损失严重,使企业亏损 20多万元。1991~1994年,企业生产不景气,亏损严重,总亏损额达 218万元。2004年,生产混合纤维572吨,完成产值671万元,利润18万元,但由于企业多年亏损,产不抵债,年底企业并轨。
四、绣品厂
绣品厂1991年建厂,是一家地方国营企业,有职工 260人;有缝纫设备45台。主要生产绣花被面被罩、防尘口罩、各种绣花帘、童装等。随着全国各地产品进入县内市场,产品积压严重,1997年停产。1998年企业整体出售。1991~1996年,实现产值253万元,利润3万元,税金5.3万元。
五、毛皮厂
毛皮厂前身是皮革社,为地方国营企业,有职工82人。主要靠手工业生产挽俱、皮手套、劳动保护用品、工具袋等。1989年改建毛皮厂,设有毛皮收购门市部,上了一套涤钙棉童装生产线。1990~1991年完成产值81万元,1992~1993年完成产值45万元,利润4万元。1994~1995年,因产品销路不畅,资金不足,原材料极缺,企业于1996年停产。2004年11月企业并轨。
六、鞋帽厂
1986年,鞋帽厂属集体企业,有职工64人。主要产品有鞋、帽、童装。1988年,生产布鞋85 823双,完成产值98万元。1989~1991年完成产值50万元,亏损 6万元。1992~1998年处于半停产状态。1999年底停产,厂房出租。1986~1999年,完成产值209万元,利润5万元,税金3.4万元。
七、造纸厂
造纸厂建于1976年,地方国营企业,有职工 285人。1983年,因企业亏损而停产。1986年,企业开展生产自救,新上小木加工,生产马夹板、锹、镐把、衣挂等。产品销路不畅,经济效益不景气。1987年,从双鸭山市造纸厂聘任退休副厂长孙武任厂长,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生产书写纸、有光纸,年生产白纸1 000吨。1988~1994年,相继换了4任厂长,由于资金不足,企业连年亏损。1995年,企业整体租赁给新安煤矿王金祥,由于管理不严,蒸煮车间失火,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致使企业停产。1997年,企业欠外债 1 600万元,因难以恢复生产而破产。2003年,企业整体出售给哈尔滨宏达集团建生物化工厂(味精厂),职工一次性领取经济补偿金,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1986~1995年,实现产值857万元,税金37.9万元,亏损273万元。
八、纸箱厂
纸箱厂在1981~1989年期间是造纸厂一个青年车间,主要生产包装箱。1989年,省包装公司投资180万元,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有职工132人,其中从社会上招收 110名待业青年就业。1990年,新建厂房、库房,生产瓦楞纸、纸箱。1992年,纸箱厂由物资局化建公司兼并。1997年,企业破产。2004年,企业整体出售,由澳门外商购买,建富临门油米加工厂。企业并轨,发给职工一次性经济补偿金。1991~1992年产值 118万元,利润 2万元,税金2.5万元。
九、印刷厂
1986年,印刷厂为地方国营企业,有职工216人;有铅印、印刷、排板、装订、锻材5个车间。至1993年,完成产值407万元,利润1万元,税金30.7万元。1994~1996年实行车间承包,投资30万元上微机新设备。因活源不足,银行停贷,年年亏损。1998年,企业停产后整体出售给个人经营。1986~1998年,完成产值548万元,税金36.7万元,亏损54万元。
十、白铁制品厂
白铁制品厂是一家集体企业,有职工59人。1984年,由于亏损严重,部分职工放长假,剩余职工成立铆焊厂,生产拖车、油水灌、珍珠岩。1986年,产值 20万元,利润1万元。1987~2002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不景气。2003年,由于活源少,银行停贷,塑料制品代替薄铁制品,导致企业停产。2004年,企业整体出售给个人。1986~2003年,实现产值42万元,利润亏损11万元,税金1万元。
十一、综合社
修车社、修表社和刻字社合并为综合社,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有职工23人。1986年,由于修车、修表、刻字个体户增多,导致综合社活源大量减少,开不出工资,企业关闭,职工自谋生计。2001年,综合社整体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