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其他运动

第六节 其他运动



                  第六节 其他运动
                   一、自行车
  1959年5月市速度滑冰运动员林秀珍、齐桂芝,首次在天津参加全国公路自行车25 公里越野赛,林以38′20″、齐以39′38″的成绩均超过国家规定的健将标准,成为本市最早获得自行车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1965年市速滑运动员杨少华代表省参加第二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比赛,获赛车场自行车1、4、10 公里3项比赛各第三名。
                  二、体  操
  1951年市第一中学体育教师赵冕组建校体操队。1956年组织14名队员参加省中学生运动会体操比赛,刘军获女子跳箱第一名。
  1958年牡丹江地区成立体训大队,体操项目交给市一中体育教师刘荣桓负责。队员全部是市一中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训练。1959年体操队参加省第一届运动会体操比赛,获团体第三名。赛后,市一中体操队仍坚持业余训练,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训练中止。1974年市一中体操队开始恢复。体育教师方敏从一中初中和邻近小学选拔队员,组建体操队进行训练,坚持近三年,因经费、器材、场地等困难而停办。
                 三、摔  跤
  摔跤(中国式)在本市开展较晚。1956年部队转业军人孙志宽(造纸厂)、高远等人在业余时间组织少数人开展这一活动。1958年牡丹江体训大队组成第一支中国式摔跤队伍,能者为师,互教互学,开展训练。1959 年7月参加省第一届运动会摔跤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队员车承哲获重量级冠军。1964年6月牡丹江摔跤队由牡丹江林业学校体育教师张恒才(北京体院摔跤专业本科毕业)组建,经过短短两个月的训练,在8月省二届运动会上获自由式摔跤团体第一名,古典式摔跤团体第二名,中国式摔跤团体第四名。运动员张恒才、李光助分别获自由式摔跤次轻量级和轻量级冠军。张恒才、李光助还分别获古典式摔跤次轻量级、轻量级冠军。这次比赛后,市参加业余摔跤活动的人数日增。“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活动。1972年摔跤协会成立后,恢复摔跤项目。1978年 7月,市参加省在哈尔滨为参加全国国际式摔跤比赛举行的选拔赛,市烟酒站运动员刘树志获48公斤级冠军被选中。9 月,参加在新疆举行的全国10省市国际式摔跤比赛,刘树志荣获自由式48公斤级冠军,在牡丹江摔跤界引起轰动,参加摔跤活动的人数猛增。1979年 7月刘树志在参加省第四届运动会的自由式摔跤比赛中再次获48公斤级冠军,周维获古典式48公斤级冠军。1980年市运动员孙忠伟在省少年摔跤比赛中,获中国式摔跤81公斤以上级冠军,赛后被选入省摔跤队。 1982年教练员张恒才调走后,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缓慢。7月牡丹江摔跤队参加在鹤岗市举行的省五届运动会摔跤比赛,在中国式、自由式、古典式 3项比赛中,只获两个第二、7个第三和两个第四、两个第五、两个第六名。
  1985年 7月市少年摔跤队参加在绥化市举行的省少年摔跤比赛,运动员穆成福、王海波分获两项第一,魏跃通获1项第二名。
                  四、举  重
  牡丹江市首次举重比赛于1958年6月在太平路体育场进行。比赛共分7个级别:最轻量、次轻量、轻量、中量、轻重量、次重量和重量级,每级进行推举、抓举、挺举三种姿式,各试举3次。赛后选拔出一批成绩优秀运动员参加7月在本市举行的省举重比赛。徐行、李庆有、毛瑞祥、谷景权分别获所参赛级别的冠军。1959年 7月本市获省一届运动会举重团体总分第三名。谷景权以 277.5公斤获次重量级比赛第一名,并破抓举、挺举总成绩的省最高纪录。王树平以257.5公斤获重量级比赛第四名,并破推举、抓举、挺举的省纪录。1964年8月本市举重队以获1枚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2枚奖牌总成绩60分,夺得省二届运动会举重比赛团体第四名。其中张振清以 332.5公斤获轻量级举重第一名。1982年市代表队在省五届运动会举重比赛中一举夺得3枚金牌、1 枚银牌、3枚铜牌、2枚奖牌。
                  五、游  泳
  1955年以前市只有少数游泳爱好者在在牡丹江中游泳。1956年室外游泳池建成后,开始举办游泳比赛,参加的人数逐年增多。1960年8月市举行游泳比赛,有1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分成年男女组、少年男女甲组和乙组,项目有蛙泳、蝶泳、仰泳、自由泳、侧泳等32项。比赛中,有6人18次破市纪录。其中阎君璞获成年男子5项第一,均破市纪录。1965年6月9日市组织解放军、民兵、职工、机关干部、社员、学生830人,首次横渡牡丹江活动。同年8月市总工会、市体委联合举办市职工游泳比赛,35个单位近 300名运动员参赛,推动群众性游泳活动的开展。机关干部、工厂职工及学生,利用午休或节假日期间到牡丹江边新建成的游泳区游泳。1967年7月16日为“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一周年”,本市 4万多名群众和1 000多名游泳运动员举行规模空前的横渡牡丹江纪念活动。1968年后,市体委每年都组织各基层单位的民兵游泳队,全副武装,参加“7·16”畅游或横渡牡丹江活动。1977年有组织的横渡停止。
  1980年冬,市委书记巴风、市政府机关干部范洪林等 8人开始在牡丹江冬泳,以后参加的人数逐年增多。1985年 1月6日—7日,市体委在南江游泳区冬泳场组织冬泳选拔赛,赛后组成市冬泳队,参加1月23—28 日在哈尔滨举行的首届北国冬泳邀请赛。比赛中,市冬泳队共获金牌6枚、银牌12枚、铜牌6枚;巴风参加25米蛙泳表演,并获得奖牌。
  1985年7月市职工游泳比赛在火车头体育场游泳池举行,有17个队参加比赛。火车头(铁路)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北方工具厂队和市城建局队分获团体总分第二、三名。12月22日市首届冬泳比赛在南江游泳区举行,60多个单位的 100多人参赛。青年男子组张平获50米自由泳第一名,狄焕然获蝶泳第一名,李公双获蛙泳第一名;中年男子组董伟光获蝶泳第一名;中年女子组杨秀梅和青年女子组张丽分别在所属组获蛙泳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