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陶瓷制品业 1948年10月,王玉轩等4人筹集5700元(东北流通券)在陶瓷路1号,成立新民陶瓷厂,手工操作生产粗瓷饭碗。1949年4月、9月,市贸易公司先后两次投资15亿元(旧币)对新民陶瓷厂进行改建。同年,新民陶瓷厂改为公私合营企业,时有职工50人。至年末,生产4寸蓝边碗12.6万件。
1952年9月,新民陶瓷厂改称齐齐哈尔陶瓷厂,隶属市轻化工业局。年产4寸蓝边碗200万件,年亏损0.9万元(旧人民币)。1953年,国家投资20万元对厂房设备进行扩建和改造。留一个车间生产瓷碗,其余改产耐火砖、低压电瓷等产品。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2万元,利润4万元。1954年,投产5寸蓝边碗并生产镁砂。1956年,陶瓷厂交省工业厅管辖。1957年,开始试制彩色花碗、酒具等11种新产品。年内因质量问题而停产。1958年,增加陶瓷水泵、陶瓷暖气片、陶瓷水袋、陶瓷车刀等新产品,年产4寸细瓷花碗98.3万件,也因质量不过关而停产。1959年,年产4寸、5寸蓝边碗37.4万件,生产逐渐向半机械化方向发展。1962年9月,齐齐哈尔建材厂制缸、制瓦车间划出,在建材路5号成立齐齐哈尔铁东陶瓷厂,生产陶瓷杂件、陶瓷管等。1963年,铁东陶瓷厂日用缸合格率仅为22.5%。1961~1972年,因民用碗成本高、价格低,企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1964~1973年,国家先后投资40多万元,对齐齐哈尔陶瓷厂7台密闭干碾进行改造,改成密闭水碾,消除了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1965年,齐齐哈尔陶瓷厂建一无线电元件(高频瓷)车间,生产高频瓷件和瓷介电容器,陶瓷滤波器等产品(1977年,划归市无线电四厂)。同年,铁东陶瓷厂增加陶瓷管弯头、三通管、四通管等新品种,同时开发瓷介电容、瓷环、耐火土、微调电容等产品。该厂自制制缸机,使班产缸22套提高到33套。1966年,齐齐哈尔陶瓷厂产品合格率达到92.45%。1967年,铁东陶瓷厂工程师丁尔展研制成功远红外线微孔加热陶瓷板。1969年,齐齐哈尔陶瓷厂年产粗瓷饭碗能力由700万件提高到800万件。同年,铁东陶瓷厂试制新产品腐乳坛。翌年,进行批量生产。1962~1970年,铁东陶瓷厂累计盈利额114.5万元。1971年,铁东陶瓷厂大批量生产红外线加热板,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1973年,齐齐哈尔陶瓷厂自行设计、制造了1条链式干燥机、l台自动绘釉机,节省劳力50人,提高效率1.7倍;研制成功锦砖(马赛克)、无线电陶瓷(滑石瓷)、电容器、滤波器、灭弧罩等新产品。1975年,国家向齐齐哈尔陶瓷厂投资150万元,修1座76米隧道窑,建4000平方米细瓷生产车间,于1976年竣工。生产细瓷花碗、酒具、盖、杯、建筑瓷等产品。1982年,因建筑瓷(马赛克)质量不稳定,不适应市场需要,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而停产,后转产工业瓷。
1979~1982年,因原材料涨价、产品滞销、设备老化、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陶瓷制品业亏损额达151.6万元。
1985年,齐齐哈尔陶瓷厂研制成功电力工业配套产品35000千伏套管、线路瓷瓶等产品,年产255吨,获利25.5万元。是年,铁东陶瓷厂与清华大学研究所联合开发彩砂外墙涂料,年生产1100吨,红地板砖36万块,日用缸6.5千件,陶瓷管2530吨。
1952~1985年齐齐哈尔市陶瓷制品业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