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季节分段与常年流水作业

第二节 季节分段与常年流水作业


  1954年5月11日~6月30日,带岭林业实验局第一实验场进行首次克特-12拖拉机夏季集材作业试验;接着双子河二场、友好九场也进行了试点,常年作业比重达到12%。南岔实现了平车台车上山;翠峦使用C-80拖拉机牵引平车运材取得成功,双子河、友好、乌敏河森铁岔线延伸到伐区腹部,森铁台车由山楞运原木直达贮木场;美溪由山楞采用汽车运原木直达贮木场。由此,山楞经中楞再运至贮木场的三段作业开始变为二段作业。从此,季节性作业由120天延长到135天。此时,带岭森铁开始实行常年流水作业原条运输试点。
  1955年,继带岭森铁运输原条成功,双子河、友好、乌敏河森铁于7、9、10月运原条;翠峦、上甘岭于11、12月平车运原条;五道库507伐木场于12月中旬汽车运原条。至年末,森铁下运原条68806立方米,平车下运7651立方米,汽车下运239立方米。森工管理局有8个伐木场实现了森铁运原条。
  原条运材至贮木场,使山上造材、山楞、中楞工序移到贮木场。山场作业天数由135天提高到260天。贮木场作业变为卸车、造材、检尺、定等、选材、归楞6道工序,实现了全林区木材生产流程的大变革,常年作业比重增至39%,原条流水作业比重为贮木场到材量的3.9%。
  当年集运材生产,既有集材到山楞的,也有山楞连楂滚直达贮木场的;还有山上直运贮木场的。但中楞运达贮木场的原木比重仍占贮木场到材量的94%。1956年,全林区采、集、运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9%,山楞原条到材量同上年的29.4%增加到66%,贮木场原条流水作业到材比重增至32.4%。
  1957年,在森工管理局的88个林场中,常年流水作业的有66个(其中森运47个、平车运输12个、汽运7个),季节性生产的22个(其中水运19个、畜力1个、冰道运材1个、季节性汽运1个)。
  1958年,原条流水作业到材增至41.3%。
  1959年,由于中苏关系紧张,油脂供应困难,畜力原木集材和平车、木滑道、冰雪槽道、滑道等新工具用于集材。山场造材、吊卯、人畜力集运原木比重因此又大为增加。水运作业还占一定比重,1960年占19.3%,1961年占14.8%,1962年占14.7%,1963年占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