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种子
第七节 种子
一、种子繁育
50年代,农业所需的种子均由外地大调大运。常出现贪青晚熟。农业部门在中央“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调剂”的“四自一辅”方针指导下,从1959年始,进行玉米、大豆、小麦、谷子等引种试种,1959~1972年,共繁育各种粮豆优良种子258.75万公斤。解决当时粮豆生产需要。此间,在友好、翠峦、浩良河等地,进行有计划预约繁种。市良种场每年提供大豆、小麦20~25万公斤良种;浩良河提供玉米、茄子、辣椒、柿子等良种1.5万多公斤;友好提供马铃薯15万多公斤,青刺黄瓜种子50公斤;翠峦区提供白菜、萝卜原种25公斤。白菜、萝卜、甘蓝等数量大的品种均在吉林通化、河北唐山等地繁育,当年繁种当年用于生产。由于当时买进卖出,不注重种子繁育及种子质量,生产常出现种白菜出芥菜,种萝卜开花等混杂现象。1972年,蔬菜种子经营从商业部门移交给农业部门。1972~1979年,繁育茄子、黄瓜、青椒、柿子、角瓜、豆角等品种共1000多公斤;外繁白菜、萝卜、甘蓝等品种198863公斤;马铃薯种子部分在省内讷河、克山、扎兰屯等地繁育(多数是自繁自用)调入3610万公斤。1979年,在以市、县为统一共种的“四化一供”即(种子质量标准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品种种植区域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的方针指导下,全市种子生产由自给自足向商品型转变。由此,农业部门制定了农业品种生态区划方案,严格控制品种越区种植,实行内地繁育原种,外地繁育良种,以内为主,内外结合。从本年起,在山东昌邑县建立白菜、萝卜种子繁育基地,当年繁种当年用于生产,隔年抽苔开花杜绝了;在内蒙赤峰市建立繁育茄子、青椒、柿子等夏菜种子基地,降低了种子成本,提高了种子质量;在河北省青县建立繁殖芹菜、胡萝卜种子基地;在河北省邢台市繁育京丰、中甘、报春等中早甘蓝种子。冬季,在海南岛进行玉米亲本繁育、杂交制种和蔬菜种子鉴定。
二、引种试验、示范、推广
伊春农业开发初期,没有适宜种植品种,农业部门从调入粮食种子中进行试种,自选、自留。一般只有合作号小麦、黑龙江41号大豆在生产上种植,亩产140公斤左右。1962年,成立良种管理站,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引种试种,推广良种,先后引入小麦品种有甘肃96、克繁、克刚、克坚、克丰1号、克丰2号、东农104良种;引入大豆品种有黑河1号、黑河2号、黑河3号、黑河54、极早熟丰收11号等;引入玉米有白头霜、边双21、红粮细、嫩玉1号和部分单交种;谷子引入品种有新刀把齐、备荒1号、备荒2号、嫩68选-7;马铃薯引入品种有克新1号、克新2号、克新3号、白麻子。经过试种增产效果好,在市前进良种场进行扩大繁殖,推广生产,经过2~3年生产示范,良种推广、普及面积占全市的60~70‰。蔬菜主要品种:菠菜有大叶圆叶菠菜、越冬刺菠菜;豆角有沙克沙、早豆角、油豆角、矮生油豆、花生米油豆等;黄瓜有长春密刺、友好青刺、津研1号、津研2号、青皮秋瓜等;甘蓝有北京早熟、迎春、黄苗、海拉尔4号报春、中甘11号、京丰等;番茄有北京大粉、强力米、北京早红、北京10号、齐研矮粉,茄子有科选、线茄、鹰嘴、紫水茄、盖县长茄等;辣椒有巴彦大辣椒、三道筋大辣椒、茄门、双突大辣椒、苏密斯、尖椒等;白菜有通化菜、牡丹江1号、黄籽大铿、9号白菜;萝卜有王兆红大萝卜、翅头青萝;韭菜有大马莲韭菜;大蒜有紫皮蒜、白皮蒜;大葱有明水葱、鸡腿葱。上述品种适合林区露地种植和大棚栽培,具有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特点。
三、良种管理
1962年,良种管理站成立,首先抓了全市粮食、蔬菜、薯类等品种调查整理,建立品种资源资料档案室,编写市优良品种简介,同时,建立品种标本室,进行优良品种原种保存,还建立种子检测化验室,对下拨的种子进行检测化验。市良种场承担了小麦、大豆、谷子等优良品种精选和在生育期拨杂去劣的田间管理,进行种子提纯复壮工作。友好青山村为种薯提纯基地,每年良种提纯复壮面积约占良种推广面积的1/3,防止了种子自然混杂、退化。1965年,成立了良种和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新品种的引入和新育成的品种进行鉴定;制定新品种的推广方案,明确规定1个新品种必须经过3年区试和2年生产示范后方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制定了农作物品种区域种植方案,按品种所需要积温和生育日数,确定品种种植区域,并为全省品种区划提供区划资料,实行区域化种植,有效的控制品种越区种植。
国务院和省颁发“种子管理条例”后,针对全市种子市场情况,制定了农作物种子实行专管的文件,对全市种子实行“三证管理”,即:种子繁育许可证、种子检验合格证、种子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