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畜禽疫病及防治

第四节 畜禽疫病及防治



  一、牛羊

  1951年,浩良河、晨明及大丰、西林、伊春、双子河曾流行牛、羊口蹄疫(全省同时流行)。经全区总动员,用了1年的时间扑灭。此病系从外地传入,牛、羊共感染口蹄疾病386头(只),牛死亡27头、羊76只。
  1954年春,在南岔的梧桐,木曾村暴发了牛肺疫,发病340头,经省化验结果迫杀阳性牛52头,后经不断检疫和封锁隔离,到1956年,初步得到控制。此后每年不断运进各类活畜和肉,检疫不严,故本市各地每年均有传染病发生。

  二、马

  60年代初,本市即有马鼻疽病发生。运输系统流行比较严重。1962年,全市有550匹马患鼻疽病(在省内属高发区)。省畜牧厅直属兽医研究所派马病研究室1名技师携带国产土霉素盐酸盐在本市双子阿曙光生产队进行鼻疽马阳性实验性治疗。市畜牧部门派2名专业人员(1名技师)协助。经集中检疫、仅曙光大队的3个生产队120匹马中感染率达30%,其中6匹属开放性鼻疽。病马集中后,配置专人、专槽饲养管理。至1966年,按省实验要求常年持续使用新药治疗,全市由原来10%阳性率下降到2%。而转阴率突出的是团结运输社,经检疫其鼻疽病马达到37%,年自然死亡率15%,经试验新药转阴率达到25%。“文化大革命”前,此病基本得到控制,到1985年,全市已消灭了马鼻疽病。
  1963年,上甘岭运输社暴发了马匹流行性脑炎,临床诊断为狂暴型,大部分自然死亡。经全面追检,初步认为是由于经常饲喂发霉玉米所致。
  本年,首先在本市暴发马传染性贫血病,其疫源系马在安达一带感染后带入。据统计,1964~1966年上半年,全市共发生马传染性贫血病马点33个、病马570匹,经检疫阳性迫杀47匹、自然死亡62匹。此后,各地开展了常年测温、定期检疫,特别在蚊虻季节集中全面检疫,此病没再继续发展。

  三、猪

  1962年,红星林业局曾发生仔猪流行性感冒,仔猪副伤寒、猪水胛病;1963~1964年,该局还曾发生过犬瘟热、小鹅瘟。1966年,市商业局肉食品加工厂由海伦、望奎等地运进商品猪1023头患“O”型口蹄疫。畜牧部门专人驻厂监督,采取封锁、隔离、毁尸、消毒等措施,经3个月时间方彻底扑灭。
  1977年8月初,乌伊岭林业局由绥化购进仔猪520头,患急性猪瘟,全部死掉,其疫源主要是该局到绥化集市随意购买未经检疫。
  1982~1985年,猪五号病防治取得好效果。市设“防五”总指挥部、基层设“防五”指挥部,大搞宣传,做好技术工作;严格把住铁路运输关、地方检疫关、集市贸易关,加强联防,密切商业、食品、工商、铁路、公安、防疫等有关部门联系,协调动作,受到了省奖励,经检查验收确认本市为3年无疫情市。

  四、鸡

  50年代,鸡的2大疾病(鸡瘟、鸡霍乱)即有零星散在发生,但由于逐年开展预防接种及实施“预防为主”方针,采取群防群治,专群结合,上下结合等方法,严格执行防、检疫条例,坚持定期预防注射,常年补针,从1955~1985年,发病率一直控制在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