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群众科普活动
第四章 科学普及
第一节 群众科普活动
1957年,成立林区科学普及协会,1958年,改为市科学技术协会。
1959~1963年,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合署办公。
1964年,将特区科协合并于林管局技术处,没有专门机构和编制。直到1977年,地区科委设科普活动科。
1978年,恢复地区科学技术协会,将原地区科委科普活动科3名干部全部移交给地区科协。
1979~1985年,全市共举办广播和电视科普讲座5010次,办科普宣传栏、报纸和展览5952期,放映科技电影和录像1388次,举办各种技术表演154次,举行科普知识竞赛147次,举办科普集市23次,请外地专家讲座、派人深入基层讲座和技术服务1122次,技术咨询492人次,印发科普资料16090份,新技术引进、推广274项。
市科学技术协会组建后开展的重大活动
1979年夏,市和哈尔滨市联合举办了“青少年林业现代化夏令营”活动,参加人数103人,对五营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科学考察。
1980年5月,在乌马河林业局召开了“伊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经验交流会”。
1983年1月19日,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教育局、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联合召开“伊春市首届中学生无线电比赛大会”,各县、区、局、厂、矿初中学生中32名无线电爱好者参加了表演。获初中一年级前三名的是,郑孟春、徐振宇、袁峰和与陈伟并列第三名,获初中二年级前五名的是,孙晓峰、姜贵龙、宋旭东、王昭霞、赵晓东。
1983年1月25日,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教育局联合召开了“伊春市青少年科技作品、科普美术作品现场会”,参加的有各县、区、局、厂、矿的科协主席、教育科长、重点中小学校长共100人,并参观了“伊春区青少年科技作品、科普美术作品展览”。
1985年,建成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该项目是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协作的21项中的1个,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内设讲演厅、影视厅、天象演播厅、阅览室、资料室、生物实验室、天文图片室、科技制作室、岩矿动植物标本室、语言视听室等19个厅(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五十铃面包车1台,录象设备3套,200寸投影电视1台,纤微投影仪1台,书写抽影仪1台,复印机1台,大1/2体化摄象机1台,美能达照相机1台。此外,省科学技术协会还拨给10台娃娃电脑、2架小型天文望远镜、1套天象显视设备。本年,全市各基层科协也增添了放映机22台、科普宣传车4台、科普活动室33个、科普宣传栏21处、录音机7台、录象机2台、照相机5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