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群众技术协作活动

第二节 群众技术协作活动


  1979年7月,地区编委批准建立地区总工会群众技术协作委员会及办事机构,编制5人。
  1980年1月,成立市总工会群众技术协作办公室(简称市总工会技协办),隶属市总工会领导。12月26日,在工人文化宫召开全市第一届群众技术协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大会宣读《黑龙江省各级工会群众技术协作委员会组织条例试行草案》,主任张俊才,委员43人。
  1981年7月,南岔水解厂退休职工制材技术服务队在牡丹江召开的东北部门城市技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以《愿做小兴安岭上的不老松》为题的经验。
  1982年12月27日,召开市1981年群众技术协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积极分子表彰大会,大会评选友好林业局技术协作委员会、桃山林业局技术协作委员会等35个先进集体和王明录、郭跃尊、于祥等52名积极分子受到表彰、奖励。友好林业局贮木场电工组长王明录荣获全国技术革新能手称号。1980~1985年,全市县团级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19个,占应建总数94.2%;林场(所)基层技术协作组织建立568个,占应建总数92.3%;技术协作服务队(组)202个,技术协作会员6500人,技术协作积极分子1.33万人。此间,市总技协办还开展了群众性技术协作活动。
  一、推广新技术活动
  1980年3月,市总技协办、林产工业局等共同组织南岔木材水解厂退休职工制材技术服务队,先后到8个林业局11个制材厂进行无偿的技术服务,使制材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合格率由10%上升到70%,从25%上升到70%;出材率提高3~4%。并先后为制材厂检修、安装大小带锯机、园锯、锯机等97台,技术表演15次,讲座480小时,培训青年工人1500多人,创造价值100多万元。共产党员刘玉堂表示:“我们这点技术都是党和国家培养教育的结果,不能把它带进棺材里,要留给青年人,把技术传下去”。春节期间,市委书记、市长马景林曾专程到南岔木材水解厂制材厂看望这9位老师傅,鼓励他们:“要象小兴安岭上不老松,永远保持青春”。
  1981~1985年,全市各级技协组织已推广新技术302项,为国家节煤6.47万吨,节电4911.76万度,节油6223.50万吨,节约价值共1818.56万元。在市总技协办推广14项重点项目中,有8项获得市人民政府新技术推广奖。
  二、举办技术培训班
  1981年6月10日,市总技协办举办“气焊技术培训班”,有17个单位派人参加,学员87人,聘请伊春林机厂孙贵讲授气焊技术。1982年5月21~26日,市总技协办和木材生产局举办“伐区机械检查员学习班”,学员68人。6月6~25日,市总技协办和木材生产局举办“林场采运技术学习班”,学员48人。1983年5月,市总技协办举办“金属涂镀新技术学习班”,邀请全省金属涂镀技术巡讲表演队讲授技术和表演,学员40人。
  1983年12月1~10日,市总技协办在南岔木材水解厂,邀请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苏广铭、全国著名强力挑锅杆和细长轴能手关宝衡传授技艺并办学习班,学员106人。1984年4月,市总技协办和劳动局举办“锅炉水质化验员学习班”,学员56人,学期10天。1985年5月,市总技协办、市科委和药材公司举办“人参栽培技术培训班”,聘请中国农科院专家、人参研究所研究员王铁生一行3人,讲授国内外人参栽培技术,人参病虫害防治等,学员89人,学期15天。至此,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和学习班7期,共培训学员494人。
  三、开展技术比赛活动
  1984年,举行全市技术能手选拔赛,由市总工会主办。林业、机电、基建、财贸、卫生等8个系统、30个工种的技术能手参加选拔赛。本着“面向生产、服务于生产、干什么、需要什么练什么”的原则,采取人人参赛,层层选拨的办法,参加选拔达2.48万人、技术能手4258人。各区、局、厂、矿都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全市的选拔赛,对30名各工种第一者,给予晋升1级工资奖励,并发证书。1985年6~12月,举行全市职工技术能手选拔赛。市总局会牵头,会同科委、科协、经委、建委和劳动局、财政局、物资局、机电局、木材生产局、林产工业局、邮电局、工业局、二轻局、粮食局、卫生局、广播事业局、药材公司18个单位联合举办。参加范围有林业、工交、基建、财贸、卫生、邮电6条战线,50个工种,参赛人数近10万人。选拔出市级技术能手164人,县、区、局级2423人,林场(所)级5425人。他们分布在1300多个基层单位,参赛的选手有80%是30岁以下的青年工人,年龄最小的仅19岁。12月29日,举行全市职工技术能手选拔赛总结表彰大会。
  为此,市总工会群众技术协作办公室,1983年在全省技协工作竞赛中荣获先进单位;1984年荣获一等奖;1985年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