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双补”教育

第二节 职工“双补”教育


  1981年,市工农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全市职工文化现状决定,1968~1980年初高中毕业的职工以及未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三级以下的青壮年技术工人,均应补学文化及专业技术课,以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及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在全市227137名职工中,有99719名为双补对象。

  一、文化补课

  全市职工文化补课教育从1981年开始到1982年2月。在1091个林场以上的单位中,办学的739个,办学率达到67.7%,入学率达到40.7%。至1985年3月,全市共开办县级职工学校29所,基层职工业余学校736所。其中,县办市批职工学校28所,基层办市批职工学校485所。
  文化补课采取“结业一个班,考试验收一个班”的方法检查验收。考试验收由市工农教育办和市劳动局协同进行。
  1981~1985年,全市青壮年职工文化补课合格达56483人,占补课人员的85%。
  伊春市文化补课以使用全国统编的工农教育课本为主,以“初中补课纲要”为依据。县、区、局山上作业点大都使用全日制初中课本。
  文化单科补课时间,规定不得少于200课时。
  1985年6月,国家林业部肯定了伊春林管局在“双补”工作中的做法。
  全市涌现出99个文化补课先进集体,230名先进个人。

  二、技术补课

  在文化补课的同时,也进行了职工的技术补课。
  至1984年末,全市技术补课累计完成15602人,占总任务的63%,提前1年达到国家提出的60%的低合格限要求。
  1981~1985年,全市青壮年职工初级技术补课累计合格23062人,占补课对象的82%。
  技术补课内容执行林业部编写的技术补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用工种采用国家劳动人事部门汇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目录所规定的内容。总学时为300课时。技术补课的考核验收,由市工农教育办和市劳动局联合进行。
  1981~1985年,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工农教育工作会议,并组织1次专门检查。

  三、组织实施

  职工“双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81年为90万元;1982年增至120万元;1983年为176万元;1984年为330万元;1985年增加到396万元,达到了职工工资总额的1.95%。
  教师队伍迅速扩大。1981年,全市有9%的县团级单位成立了工农教育委员会,设立了独立的工农教育办公室,有专职教师485人。1982年,专职教师684人,兼职教师4832人。1983年,专职教师727人。1984年,专职教师877人。1985年,全市有专职教师990人。
  5年中,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全市职工教育专用校舍面积逐年增加。1980年为1.2万平方米,1985年达到9.4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