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职工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第三节 职工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一、教育
市职工中等技术教育创办于1950年8月,当时森管局在南岔林业局成立干训班,负责培训技术工人和基层干部,学校共有教职工16人。其中,兼职教师4人,学生200名。设统计、计划、木材检尺、森林调查4个专业,学期为3个月。1951年6月,森管局在南岔培训班的基础上,成立南岔林业干部学校。1954年,森管局成立伊春干训班。1955年11月,伊春干训班与南岔林业干部学校合并,定名为“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干部学校”。1958年8月,森管局决定,在伊春林业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伊春林业学校(伊春林业干部学校)。校址在伊春区新兴中路道北(伊春区政府所在地)。校舍总面积为4670平方米。设林化、营林、采运、机械专业,学制3年。“文化大革命”停办。
1960年12月,成立伊春市商业职工夜校。1962年6月,成立市商业职工学校、市商业干部训练班。1963年8月,成立市商业工读学校,开设百货、饮食、服务、副食4个专业,在校生332人。“文化大革命”全部停办。
各区、局、厂、矿曾一度创办529所红专学校,初中班学生24500万人,高中班学生2586人,专职教师132人。但这些学校都没办多久。1966年前,特区仅有两所职工中等学校(伊春林干校和伊春商业学校),1968年撤销。
1977年7月7日,地委决定恢复林管局干部学校。1982年6月,市委决定,伊春林业干部学校由双子河镇迁到伊春区与林校合署办公。学校编制为228人,在校生400人。1983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带岭林业实验局成人中专学校,设中文、财会、林机修理和营林4个专业。同年成立市粮食职工中专学校,设储检、财会、企管3个专业。1984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市商业职工中专学校,设财会、企管2个专业,并在铁力县设商业分校。同年伊春卫生学校设立成人中专教学班,分设医士、护士、公卫3个专业。1985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南岔木材水解厂职工中专学校,设木材加工专业;成立伊春市农机职工中专学校,设农机、园艺、兽医3个专业;成立市物资职工中专学校,设物资经管专业;成立乌伊岭区职工中专学校,设运输机械专业。
伊春市农机教育始于1971年。到1985年底,先后成立了农机化学校、农机技工学校、农机干部学校、农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5年,全市职工中专学校有9所,共有教职工470人,兼职教师58人,在校生718人。
二、职工学校记略
(一)伊春市商业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4年2月,经黑龙江省教育厅、工农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校址在伊春城区青山路,前身为商业职工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0平方米,设专业和基础两个教研室,藏书3000余册,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职教师17人),开设企业管理专业班,学制2年半,在校生155人。
(二)伊春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3年6月9日,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校址在伊春市乌马河区红旗经营所。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粮食局职工学校,现有校舍面积4370平方米,教职工76人(其中教师30人)。开设2个专业,第一期财会中专班,招收学员52人;粮食储备与检验中专班,招收学员48人。此外,招收青年干部读书班学员45人(高中班),文化补习班两期共90人。
1984年,招收第二期财会中专班58人,毕业101人。
1985年,招收第一期企业管理班学员60人。
(三)伊春市物资局职工中专学校
1983年,成立伊春林业管理局物资干部学校,1985年改为伊春市物资局职工中专学校,隶属市物资局领导。校址在伊春区新兴西路靠坝街203号,校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图书资料1600多册。
初期,有教职工9人。其中专职教师4人,学校主要任务是干部培训和职工“双补”。先后共举办金属材料、油脂燃料、建筑材料和物资统计干训班4期,培训干部152人,学期为1个月。同时举办职工“双补”半脱产班和业余班2期,培训职工160人。
1984年,教职工增加到24人,教师增加到13人,学期由1个月增加到2~8个月。先后举办了业务骨干,机电产品和财会初级培训班,共培训干部274人;职工“双补”班由半脱产班和业余班改为全脱产班,全年共举办2期,培训职工124人;职工高中班1期,培训职工40人,学期8个月。
1985年,学校招收第一批物资经营管理专业班学员54人,学制3年。学校编制增加到46人,市物资局每年给学校拨教育经费18~22万元。
1983~1984年,被评为全省物资系统干部培训先进单位,市物资局先进集体。
(四)农业机械化学校
始建于1977年4月。当时为适应伊春市农机化发展的需要,经黑龙江省政府同意筹建。承担全市农机管理干部、机耕队长和驾驶员的培训工作。隶属市农机局领导,地址暂设在市档案局101战备档案库,总面积1200平方米,教室350平方米,宿舍400平方米,教职工20人。其中,教师6名,工人10名,行政干部4名。
1978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市农机技工学校,与农机化学校合署办学。有教职工48人,其中,教师15名,后勤行政人员33名。年底,农机化学校与技工学校分开办校。农机化学校由101搬到原伊春农机厂,教职工15人,校舍250平方米,教室80平方米,宿舍120平方米。该校办的培训班都是短训班,多在农闲季节开班。
(五)伊春市农机技工学校
1978年成立至1980年校址在101原战备档案库。只设1个农机修理专业,2个班招生120人,学制2年,设有数学、语文、政治、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农机修理等12门课程。
1981年初,农机技工学校迁到伊春区前进新校址,并与农机化学校合并。学校职工50多人,其中,教师18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校舍面积3500平方米,宿舍面积750平方米,教室420平方米,有图书室等设施。除担负农机人员短训、技工教学外,还承担市区农机系统的职工文化“双补”任务。
1983年初,因技工毕业生分配困难,省政府决定市农机技工学校停办。
(六)农机化干部学校
1983年3月,经省政府同意成立。主要任务是培训农机人员,兼办职工文化“双补”学习班、军地两用人材的培养,编制63人。
(七)农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85年5月,经省教委、省农机局批准成立。设农机化、畜牧兽医2个专业,学制3年;设语文、政治、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机械基础、机械零件、制图、电工电子学、微生物、药理、病理、遗传、养猪、养牛等40门课程,招生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