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职工高等教育

第四节 职工高等教育



  一、教育

  1966年前,伊春市仅有“带岭林业实验局森工职工大学”一所,隶属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创办“七·二一”大学28所。1978年,经整顿后,保留的有伊春林机厂、南岔木材水解厂、南岔区、西林铅锌矿和西林钢铁厂“七·二一”大学,共有教职工100人,学员194人。1981年,西林铅锌矿和伊春林机厂的“七·二一”大学改为职工学校,南岔区“七·二一”大学改为区委党干校,南岔水解厂“七·二一”大学改为水解厂职工中专,西林钢铁厂“七·二一”大学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改为西林钢厂职工工学院。
  1979年,成立伊春电大工作站,有工作人员3人,招生601人。其中,脱产班90人。1980年,招生385人。其中,脱产班50人。1982年,招生652人。全市还相继建立30个电大工作站。
  1980年2月,市总工会创办职工业余大学,招生200多人,学制3年,学员毕业时,经省教委验收有174人达到大专程度并发证书。1983年6月,市业余职工大学经省政府批准改为市职工大学,报国家教育部备案。到1985年,学校建筑2千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座,有实验室2个,教学仪器和设备价值达3万多元,图书资料5000余册,教职工58人。其中,教师29人,在校生369人。
  1985年,全市有职工高等学校4所(不含教育学院),共有教职员工426人。其中,专职教师190人。设电子、物理、化学、数学、英语、中文、文秘、林学、造纸、林机、工业与民用建筑、财会、企业管理等52个专业,在校生1292人,为国家培养职工高等人才623人。

  二、学校记略

  (一)伊春市广播电视大学

  位于伊春区新兴西路北侧。1983年7月,经林业部和省政府批准成立。亦称市林管局广播电视大学。前身是伊春电大工作站。校园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960平方米,有教职工46人。其中,专职教师10人。到1985年,学校先后开设工业企业管理、工业会计、中文、党政干部基础专修科、电子、物理、数学、化学、英语、林产化工、造纸、林业机械、工业与民用建筑、新闻、档案、法律16个专业。已培训电子、数学、物理、中文、党政干部基础专修学员1439名。

  (二)伊春市职工大学

  位于伊春区和平东路北侧(现正修建新校舍)。创办于1980年7月,原名为伊春市职工业余大学。1983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改名为市职工大学。1984年3月,经教育部备案。学校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校舍面积为1967平方米,有教职工58人。其中,教师29人。
  到1985年,开设工业与民用建筑、林业机械、中文、林学、经济管理、文秘、电子7个专业。已毕业大专生169人。

  (三)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管理干部学院

  院址在带岭区内。该校创建于1953年,当时名为东北森林工业带岭实验学校,后校名多次变更。1984年2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校名为黑龙江省森林工业职工大学。5月,国家教育部备案。1985年5月,经省高教局批准,校名为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亦称带岭职工大学。学校占地面积35443平方米。其中,教学楼面积5960平方米,办公楼4200平方米,有教职工235人。其中,专职教师112人。设森工系、林学系、林业经济系3个专业。至1985年,学校共培训各类干部、技术人员及业务骨干12654人。其中,林业局(厂)长136人,总工程师、机械师116人,基层干部5898人,各类技术干部2776人,政工干部611人,会计师26人,技术工人2297人,中学教师50人,军转干部188人,还为朝鲜、越南代培留学生10人,其他546人。

  (四)黑龙江省西林钢铁厂职工工学院

  位于西林区内。校舍在西钢职工宿舍2楼,面积为642平方米。共有教学仪器、设备11台(件),价值4.6万元,图书室藏书6000余册。1981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隶属省冶金工业局和西林钢铁厂领导。1982年,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省冶金系统中小型企业招生,开设冶金机械专业,学制3年。1981年始,每年冶金机械专业班招生40人。学院有教职工29人。其中,教师15人,在校生191人。至1985年共为全省冶金系统培养213名专业人才。

  (五)北京林学院伊春分校

  1958年9月,经林管局与北京林学院协商决定,联合成立北京林学院伊春分校。当年,分校大专班招收高中毕业生30人。设置林业、林化2个专业。到1959年3月第二学期开学时,改为伊春林学院,后来因条件不具备撤销。30名学生(其中6名自动退学),由林业局统一分配,24名学生,在校学习仅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