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特殊教育
第二节 特殊教育
一、小学聋哑班
1959年,省教育厅和民政厅在绥化举办特殊教育学习班,培训盲聋哑教育人才。伊春市欧洪林、曹淑芳2名教师参加学习。9月,伊春市在伊新区育林小学校内设班招收聋哑人19名,学制6年。课程有语文、算术、会话、图画、音乐、体育等。
1960年9月,聋哑班迁到伊新区黎明小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开设1个盲班,有学生6名;2个聋哑班,分1、2两个年级,1年级有学生15名,2年级有学生19名,名称改为盲哑学校。
1962年署期,盲哑学校迁址妇幼保健站处。学校经费由伊新区教育科和民政局福利科负责。1964年暑期,迁校到第五中学校内。同年,有30名学生毕业。1965年,迁校到繁荣小学校内,盲班停办,聋哑2个班继续办,改称繁荣小学聋哑班。1966年,聋哑班有教师5人。1969年,有10名学生毕业。1974年,有8名学生毕业。1978年,学制改为5年,使用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聋哑教材。
1978~1985年,聋哑班设2个复式教学班。2、4年级复式班和3、5年级复式班,共有学生16名。(2、4年级有学生9人,3、5年级有学生7人)。1979年,毕业4人。1981年和1983年毕业8人。
二、聋哑学校
校址设在铁力县铁力镇内。1965年始筹建,1966年末成立。1969年校名改为铁力县宏声战校,有校舍面积240平方米。
1970年5月,改名为伊春地区宏声战校,面向全地区招生,学校迁至铁力县铁力镇,校舍面积618平方米。设8个班,有学生96人,教师30人,学校还开办了木工厂、被服厂和自行车修理车间,经费由地区教育局拨给。
1976年,学校更名为伊春地区铁力聋哑学校。国家投资4万元。新建316平方米的教室和253平方米的食堂。
1981年12月,改名为伊春市聋哑学校。翌年,增建校舍406平方米。1985年,新建校舍办公楼450平方米。至此,学校共有2552平方米的校舍,有教职工68人,学生225名,教学班15个,学工班2个。还有阅览室、电教、卫生室等。学制为8年。其中,6年学习文化课,2年学习生产技术知识等。
1966~1970年,教学使用普通小学课本。1971~1976年,使用吉林省聋哑课本。1976~1979年,使用上海市聋哑试用课本。1980~1985年,使用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聋哑教材。